虽然当代书坛设立诸多奖项,但是论就地位,最高的只有“兰亭奖”,这一奖项设立于21世纪初,依据后世津津乐道的《兰亭序》命名,此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1000多年无人匹敌,代表至高无上的水平和境界,“兰亭奖”亦是如此,凡是获奖者,水平皆是现代数一数二的。


可是近几年网络上面,出现很多议论“兰亭奖”的声音,甚至屡次遭到批判,出现这种问题,与“兰亭奖”的评判标准有关,此奖项的理念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虽然第1句遵守传统,但是第2句明确指出创新,还有最后一句也说的“多样化包容”,鼓励世人突破自我。


其实这种思想,与时代也是相符的,古人书法流传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传统作品根植“中庸”理念,用笔平和雅正,风格清新俊逸,尤其是“二王”笔法盛行之后,后世十分痴迷其字,俊逸秀媚的风气盛行千年,百分之九十的学者,将其视为正道,凡是出现其他风格,统一骂作“丑书”、“鬼画符”。


比如颜真卿的篆籀笔法,常被批判笨重,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体”,也被说歪七八扭,王铎、徐渭等人的狂草,自然更是备受谩骂,称其好似“鬼画符”,没有传统的内敛美,这一项项的说辞,把艺术发展的多元性,限制住了,幸好随着经济发展,文化风气的开放,现代人积极探索全新的道路。


千篇一律的作品,不仅让学者写的枯燥,也让评委们丧失兴趣,因此当代不论是“兰亭奖”,还是其他书法展览,皆以创作为主,采用古人技巧强化基础,之后顺应自身情感,以及个人风貌,加以改造和变化,有的风貌质朴,点画拙质浑穆,以生涩凸显自然之美,有的则是狂放开张,以潇洒宣泄自我情感。


如此独特的风格,自然受到传统批判,无法迎合大众眼光,可是回归艺术领域,这种前行方式,更利于书法这一项中华艺术,存活时间长久,当然看到这里,很多学者好奇,若是王羲之重生,参加“兰亭奖”评选,他是不是也无法入选,部分学者以及专家,给出肯定的答案。


不过这里说的“不入选”,并非批判王羲之的水平不行,而是艺术理念的差异所造成,正如上文所言,王羲之的笔法丰富,但是线条的外层形态平和,说的过分一点,甚至是略显平庸。


与现代狂放野逸、拙质浑穆的另类作品,同台进行竞争时,远远不如它们吸睛,获得关注偏少,其实艺术本就没有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不同时代,或者不同评委的审美差异,造就一幅作品的短暂辉煌,至于制霸巅峰的时长,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


您对“兰亭奖”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