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都满足不了的愿望,却有人相信街边的养生馆。
01

毛姆说: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骗,只因为他们的需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

现实呢,却有过之而不及。



02

近日上海一位王老伯,对某款宣称“躺着就能治病”的床垫如痴如醉。

前不久,年近八旬的王老伯每天一大早起床出门。

要早早地赶到一家养生馆听免费地讲座,体验免费躺着治病的床垫。

不久后,他花费了2万多元将这款保健床垫带回了家。



在他看来,医院就是骗人钱财的地方,这个床垫才是“包治百病”的宝贝。

王老伯本身患有肺气肿、高血压和心脏等疾病。

但自从把这个床垫搬回家以后,他再也不肯去医院了,他说:

“去医院看次病几千块,开刀要花几十万,这个床垫才2万元,以后我就用它治病!”



根据卧底记者的调查,这是一款叫作“电位温热治疗仪”的床垫。

是一种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上标注着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效果的字样。

而养生馆的销售人员,则将床垫夸张的介绍成了能杀菌消炎、促进细胞生长的“神器”。



还重点介绍了这款床垫清除血管毒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等方面的作用。

在销售过程中,在“演员”配合下,给老人们讲述床垫治病的神奇效果。

扮演现场购买的“演员”,会当场购买并展示付款记录。



而后他会被戴上大红花,表演出购买后的喜悦和骄傲,发表一段“感人”的购买宣言。

诱导部分心动的老人冲动购买。

03

这样一场假到离谱的“表演”,两年内骗了153名老人。

就这么小小的一家养生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卖了153张“床垫”,销售额达300多万。

就在记者报道后没几天,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便“立即”对涉案的养生馆进行了依法查处。

据调查,该养生馆自成立以来,营业额300余万元,实际盈利100余万。

根据相关处罚条例,对涉案企业罚款50万元,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



04

销售300万,盈利100万,罚款50万。

违法被查处了、罚款了。可骗子还盈利着50万呢,这叫惩罚?

惩罚,不应该是让坏人犯罪成本变高吗?

05

今年年初,浙江78岁的老人,在“养生直播间”,花费3万元购买了一款号称“包治百病”的“灵药”。



10月,西安老人花2万购买了能隔空让蛋黄凝固,蛋清不凝固的“高科技发热床垫”。



11月,云南老人在养生馆一万五买“阿胶”,还被忽悠着写下了一张“欠条”。



12月,厦门迟先生母亲,4年内花150万在养生馆购买能治疗中风、帕金森等病的保健品。



只是被报道出来的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就层出不穷,那些没被揭露的恐怕数不胜数。

即便如此,却依旧有老人被骗。

有些把养老钱花光、有些不惜卖房、贷款也要购买。

是老人疯狂,还是骗子高明?问题出在这三个方面。

06

其一:对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的害怕

生老病死是人之规律,但人人却都想逆天改命。

随着年纪的增大,老人身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疾病。

已患疾病的折磨,加上由此可能引发的新的疾病,让老年人身心时刻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他们心中对健康、长寿的期待和愿望,不到那个年纪永远无法体会。

许多老人都曾在医院治疗过,但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不少疾病都难以治愈。

于是抱有幻想的他们,会无法自持地想去寻找彻底治愈的一切方法。



所以,当他们听到“骗子”信誓旦旦地说,某个保健品能满足他们期待时,怎能不心动。

而骗子们的那些话,几乎不太可能从医生口中说出。

因此你可以试想一下:

当你有某种急切的长期需求时,专业人员告诉你的是:无能为力、不可能。

此时突然一个人言之凿凿告诉你,我有办法,肯定管用,可以让你免费试试的时候。

你会不会动心,会不会跃跃欲试。



特别是在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以及对于生命的渴望之时。

当你老了以后,或许也会这样:

能够满足你对健康和生命期待的任何一句话,都足以让你心存幻想、浮想联翩。

07

其二:对于人性,骗子更了解

老人们的人性弱点、心理期待,以及抱有的警惕之心,骗子比老人了解得更清楚。

他们用免费送礼品、免费听课、免费体验,先将老人“请”进圈套。

再利用讲课、体验等接触机会,了解老人病情、需求和期待。

之后通过看似科学、有理有据的实验、“真实”的治疗案例,来给老人洗脑。

再加上带有恐吓性质的“病情加剧”等一些暗示和诱导,刺激起老人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感。



最后,在“托儿”现场付款的带动下,完成冲动消费。

这一招百试不爽,每年成千上万的老人都着了此道。

根据记者的调查,几乎每一个被骗的老人“进店”之前,都认为自己不会被骗。

他们觉得自己能够看清骗子的招数,能够及时抽身而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些想法和警惕之心,骗子们了如指掌,且早有应对之策。

正所谓“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老人想的是免费,想的是占便宜,而骗子利用的恰恰是这一点。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老人对自身软肋的了解,远不及专业骗子对人性的把握。

08

其三:无关痛痒的棍棒,带不来改变的效果

卖了153张床垫,销售额300万,获利100多万,结果只被罚款50万。

这不是惩罚,这是间接的鼓励、委婉的支持、拐着弯的允许。

报道中没有提到其他的惩罚措施,所以我们认为没有。

如果有的话,报道应该会提到的,因为只有严厉、痛彻的教训,才能带来改变的效果。

没有提到,因此我相信没有!



否则不会“老人骗局”“保健品骗局”“养生馆骗局”,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骗局,都知道这是诈骗。

但为何不见一起被当作诈骗处理、按照诈骗判决和量刑的案例呢?

盗窃罪,偷盗一千至三千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达到判刑的量级了。

而骗了老人们300万,盈利也达100万的诈骗,达不到判刑级别吗?

还有那只有盈利金额一半的罚款,确定能让骗子改邪归正?

如此这般,不“百花齐放”才怪!

09

一方面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一方面是达不到震慑作用的惩戒措施

这样的“条件”,放在任何行业,都只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老人被骗的确可怜、可悲。

但面对死亡恐惧和疾病折磨的老人,也只有骗子才能口头上“满足”他们的期待。



而亲人、儿女、医生,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因此不愿欺骗老人。

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在老人和其家人身上。

而在于惩戒,之后能起到强烈震慑效果的惩戒,才能带来改变的效果。

这般利用老人对死亡恐惧,对病痛害怕,既骗钱又耽误老人治病的诈骗行为。

是不是算不上犯罪?

如果不算,你觉得将来老了以后,这类骗局会发展成什么样?你又会不会上当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