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著名钢琴家孔祥东携《海之声命》原创钢琴多媒体音乐会亮相广州大剧院音乐会,90分钟无中场休息的投入演出,带观众沉浸式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音乐会上的音乐是孔祥东根据海洋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亿角鲸”采集的全球十二片海域声音、怀着对大海的热爱即兴创作而成,分为孕育、失衡、净化、再生四个篇章,对应着起、承、转、合。他突破传统钢琴的演奏方式,用游走在黑白琴键中的双手弹奏多音色的博兰斯勒古典钢琴和卡西欧电声钢琴,结合多媒体视觉呈现,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海洋与生命的动人。



唤起爱和力量,让音乐成为心灵“创可贴”

孔祥东18岁就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成为历届中最年轻的获奖者,随后取得“两连冠”(1986年和1987年),从而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之后,他曾在好莱坞露天剧场进行演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是当时颇受关注的中国钢琴家。

然而这些年来,他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他经历了长达8年的与抑郁症的斗争。孔祥东不避讳谈及这段人生经历,他认为这段历程给了他反思自己和音乐之间关系的时间。

在漫长的恢复期,他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四音即兴创作”音乐疗法,当别人随意弹出两个白键和两个黑键时,他即兴将对方的经历和情绪转化为音乐作品,这被他称为“音乐肖像”的创作为处于低谷的人带来一点微光,唤起疗愈心灵的爱和力量。“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治愈人心。”孔祥东说。

《海之声命》也是即兴创作的演出,孔祥东与现场观众一起聆听“海”的呼吸,用“音乐”对话“海洋”,沉浸式享受海洋之声和钢琴演奏加成的治愈心灵时刻,共享生命、大海、音乐和爱的无尽美好。



回归舞台,让音乐在生活中再生花

今年以来,王家卫导演的《繁花》爆火,“孔老师”的本色出演让孔祥东跨界进入观众视野,成为“海派文化”的时代标签之一。

提到《繁花》,孔祥东笑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时王家卫导演在上海拍这部剧已是人尽皆知,我很荣幸能够参演,但对它最终的呈现是没有设想过的。”他提到,相熟的朋友都知道他在生活中是不吵架的,偏偏这部剧里就有他和马伊琍吵架的戏份,很有时代特点,也让很多观众因此重新见到他、认识他。

他表示,这次经历,不仅让他作为钢琴家“回归”,更是回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中。现在不少演出时,许多年轻的观众甚至要求他演奏《繁花》曲目。“我也想在未来,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心中的‘繁花’,我希望我的音乐不再只为艺术,更能在生活中触动人心。”

现阶段,孔祥东在传承和传播之间切换角色,既保留着古典艺术创作的艺术性,又保持着通俗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渴望用创作区触及更广大的听众“所有经典音乐都是通过岁月的沉淀才成为今天的经典,如果今天不创作,明天就没有新的原创作品传播,就谈不上出现新的经典了。”

孔祥东擅于在演出中将当地气质融入自己的创作。“在重庆,我就感觉我的音乐有火锅味道;来到广州,就觉得音乐里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广州,有他念念不忘的陈村粉、马蹄糕。他说,“我的母亲就是在惠州怀的我,至今我还能听懂粤语,所以每次来到大湾区都倍感亲切,这像是另一种回归。”



从生活中捕捉灵感,科技也能让音乐发光

在《海之声命》的演出中,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有卡西欧电声钢琴的加入。聊起科技改变艺术的话题,孔祥东表示,“人与AI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情感,因此AI一定不能完全取代人类。”但作为音乐家,他却不排斥数码产品参与创作,他当场展示了一款手机应用APP,“我以前教的六岁女孩用过之后,十五分钟内就学会作曲,回到家里还用这首曲写了首歌,给我拍了一段跳舞视频。”

虽然当前学琴儿童数量下滑,但孔祥东觉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业要学会摒弃传统的一对一、从乐谱学起的教学模式,要懂得探索更多元的学习方式,利用技术跳开乐理知识的枯燥,让学生在享受中边学边创作,才能更好地爱上音乐。

“不管在哪个时代,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从生活当中捕捉最接地气的灵感,将灵感注入到音乐这个抽象的艺术载体中,再好好结合当下的技术,才能让音乐发光发亮。”孔祥东总结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黄妍 郑昕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