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近些年来买的药盒越来越大,但里面的药却少得可怜?

更让人头疼的是,说明书上的字仿佛在和你捉迷藏,越来越小,越来越难辨认。

这种“大材小用”的包装设计,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药企们集体患上了“大盒综合症”?说明书上的字体又为何一年比一年小?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在药店买到的药,包装很大,但里面的药却一点不多,价格却比原来贵了许多,而且药品说明书上的字越是越来越小。

这种“华而不实”的包装设计对于药品的主要消费人群——老年人,带来了更多困扰。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逐渐退化,阅读小字号的字体已经足够费劲,更别说有的说明书字体细小,排版密集,连年轻人阅读起来都颇为费劲。



他们的老花镜在如此小的说明书面前已经派不上用场,要想看清还得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但即便如此也才是勉强看清。

然而,更让人头疼的还在于内容本身,说明书中包含大量医学术语,例如分子式、药理作用等,让消费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难以理解。

不仅如此,说明书上药物的服用方式更是让人头大,之前的说明书上都明确的表示,一天几次,一次几粒。



而现在大多的说明书上用毫克标明每次用量,但药片的规格却以克为单位,需要患者自行换算。

比如,说明书建议“初次服用500毫克”,但药片标注为“每片0.5克”,这就需要患者在毫克和克之间来回计算片数。



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理解这些单位换算本身就是一道难题,更别提要实际换算之后在服药了。

所以,看不清、读不懂的说明书,很容易便导致患者用药不当,有些患者因为误读说明书,可能会出现漏服、少服,甚至过量服药的现象,直接威胁到生命健康。



对于药盒的“过度包装”,我们还可以理解,药物外包装通常要求整齐、大气,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药品在货架上的展示效果,也方便消费者挑选。

此外,统一的包装规格还能在物流和生产环节中降低成本,无论是生产线的统一操作,还是运输过程中对空间的有效利用,这样的标准化都显得非常重要。

而法规的要求也是影响其外包装的因素之一,包装外必须包含药品成分、生产批次、条形码等信息,这些内容占据了有限的包装空间,使药盒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相比之下,药品的说明书则承担起了更多的“重任”,按照法规要求,说明书需要详尽记录药品的成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等信息。

而随着药品研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也被纳入其中。

所以,这也使得不少说明书逐渐从“一张纸”变成了“迷你手册”,字体越来越小、行距越来越紧,是为了尽可能在有限的纸张上容纳更多内容。



但这些繁冗拖沓的说明,也的的确确给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困境。

不过,说明书字体变小这个问题存在并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许多消费者都多次反映过,那为什么不对其做一些改变呢?

对此,一些药企给出的回答是,药品说明书主要是为医生和专业人士设计的,普通消费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此没有必要针对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进行特别优化。



而且,说明书需要包含大量专业信息,而现有法规对字体大小并无明确要求,于是一些企业便在有限的纸张范围内不断缩小字号以节约成本,避免增加印刷费用或包装体积。

此外,部分制药公司持谨慎态度,认为说明书作为经官方严格审核、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不宜随意更改。



他们担心任何微小的修改都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或影响药品审批,因此宁可保持现状,也不愿冒险进行调整。

所以,这种现象便一直持续至今,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药盒大、说明书字小”的现状就无法改善。



近年来,为了让药品说明书更加便于阅读,特别是为老年人和视力障碍者群体提供更大的便利,各方积极探索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其中,纸质说明书的优化是一项直接且重要的举措,一些企业开始在说明书上加大关键内容的字号,如用法用量、禁忌事项等,确保重要信息更加醒目。

此外,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药企还尝试推出区分版本的说明书,特别是患者版说明书采用了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普通消费者轻松理解用药要求。



而医生版则保留专业术语和详尽的医学信息,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

与此同时,数字化手段的引入也为药品说明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许多药品包装上逐渐出现了二维码,用户只需扫码即可获取电子版说明书。



这种电子化说明书可以支持文字放大、语音播报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视力不佳的老年人。

在一些还未来得及优化的地方,当地的药店和医院也进行了优化整改,例如,一些零售药店专门设立了说明书咨询窗口,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服务,解答他们对药品使用的疑问。



药盒越大、说明书字越小,虽是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的结果,但也暴露了对老年消费者需求的忽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药品包装和说明书的设计亟待优化,为了方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药企应当更多考虑实用性而非单纯的形式。

毕竟,药是治病的工具,不应成为患者的“智力挑战题”,在关注药品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别忽略了它真正服务的人群。

希望未来的药品包装,不仅是为了展示,更是为了服务真正的使用者。

1、适老化药品说明最快年底在渝“上线” 人民网 2024年11月12日发布



2、阿莫西林药盒上为何看不见“吃多少粒” 光明网 2022年6月9日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