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药行业非常惨烈。

  这一波国家集采,又把一批药物的价格摁在地上摩擦。

  医药行业的朋友们在可见的未来将越来越惨烈,纷纷表示快要没活路了。

  简单搜索了一下信息,部分药物的价格已经低到令人费解的程度了。

  比如说:

  3分钱的阿司匹林

  1毛钱的氯化钾注射液

  2毛钱的依帕斯丁3毛钱的西格列汀

  8毛钱的特布他林注射剂

  3分钱的叶酸片

  也有网友表示:

  以后该怎么吃药?原来吃一粒,现在吃一碗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吃药的成本确实是降低了。

  以讨论度最高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中老年三高患者必备药品,这一轮集采的价格是3分钱一片。

  也就是说一盒30片,出厂价格为9毛钱,够普通患者吃一个月。

  一盒9毛钱的慢性病常用药,患者敢吃吗?吃了之后到底是延长了生命,还是增加了隐患?到底谁来评估?

  微博上的一位资深制药行业业内人士@伊洛牧说:

  500ml一瓶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最低价只有1.63,比不上最便宜的矿泉水。

  同时这次集采还创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记录:

  外资药企全部退出,无一中标

  原因只有一个,进口药的报价普遍太高太贵,在国产杀红了眼的仿制药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中国企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拼价格,无底线地拼价格。

  越是庞大的世界级医药巨头,出局得越快。

  非常受关注地辉瑞和拜耳,手握合计4款原研药进场,结果最后连价格申请的环节都没参加。

  以前大家对集采大多抱有正面态度,然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买药吃药,患者看重的首先不是价格,而是疗效,只贪图便宜而忽视效果,那就是本末倒置。

  

  (来源:pixabay.com)

  12月13日,杭州某单价医院一位姓叶的主任发微博表示:

  我是医生,我自己吃高血压药与他汀类的药,医院没有原研药可开,我都是在外面药店购买!同名称的吃了血压降不下……

  低廉的仿制药确实造福了大量病患,间接达到了人人有药吃的目的,可是对于部分真切需要进口原研药的患者,也不能完全切断了渠道。

  药的价格低到普通民众都害怕、都不敢买的程度,那么集采本身的意义个价值,就被大幅削减了。

  这不仅关乎集采政策、药品价格,还和背后的广大中国药企,以及医药医疗行业的研发创新紧密相关。

  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是:

  一家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利润,才有动力区做研发、搞创新。

  研发与创新,是药企能够发展壮大,成为巨头的关键。

  尤其对于制药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说,每一份研发都必须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3年默沙东财报显示,研发投入为305.31美元,一款原研药从科研到临床试验、再到审核获批上市,要经历数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时间。

  药企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保持长期巨额的投入,否则是无法保持领先优势的。

  第十批次的集采中,默沙东旗下的泊沙康唑注射液报价高达1420元,同款国产仿制药报价42.18元,相差足足有:

  33.665倍

  外资药企原研药不会降价,因为一旦降价既不能收回研发成本,还会导致药品卖一单亏一单,所以宁愿放弃中国的医院这个市场渠道。

  通过集采激烈厮杀,留下来的那一批,日子会好过吗?

  也未必。

  残暴无比的一轮又一轮降价之后,保不准药企会出现什么骚操作。

  比如一些媒体已经爆料的方法,少数仿制药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降低药品的用料标准,尤其是在过了评审之后变更用料。

  简单来说就是,过了评审实际生产还是同一种药,但其中的组成部分有变化。

  凡是在制药行业里呆过的人都知道,原料药、辅料的品牌质量,对一款药的药效有极其关键的影响。

  不同品牌额辅料,在价格成本上可以相差10倍,一些质量差的辅料可能颗粒分布很不均匀,导致压制药片的时候影响真正有效成的溶解与释放。

  相当一部分药企,在缩减成本的时候,会选择一分钱一分钱地抠用料。

  这就导致评审环节的一致性评价,变成了一次性评价。

  药企只求高分通过,一旦进入生产环节,又回到了拼价格的老套路。

  退一步讲,药品的药效这件事,本身就是难以量化评估的。

  然而一致性评价就是国家集采的入场券。

  对于绝大部分药企来说,药品进入医保意味着巨大的销售市场。

  最关心药物效果的反而是医生和患者,他们没法直接触碰到监管与研发。

  于是部分患者只能自费购买效果更好的原研药。

  在整个体系里,如何寻找仿制药效率和药效的平衡点,是最困难的。

  药品变白菜的同时,还有一件事正在发生:

  医院大甩卖

  头部医院人满为患,中小医院挣扎求生,弱势的科室接连关闭。

  2024年12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重医附三院正式拍卖结束,经历112次出价,最终以9.58亿成交。

  

  (来源:阿里法拍)

  中标者是辽宁方大集团。

  辽宁方大集团总资产超4000亿,员工人数超13万,2023年销售收入超3000亿,2017到2023年缴纳税金连续超百亿。

  医院医疗和医药,是当下方大集团的重点战略方向。

  尤其是买下的这所医院,经营状况很不错。

  重医附三院2021到2023年收入、净资产状况不错,连续三年账面余额都是正数。

  2024年5月当地卫健委数据显示,重医附三院的医疗收入已经高达14亿。

  因此方大集团9.58亿拿下重医附三院,更像是一种头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打造川渝地区行业标杆医院。

  头部医院永远受人追捧,然而中小医院就难说了。

  江苏省宿迁儿童医院,12月23日将在京东平台上进行第4次拍卖,起拍价格已经从最早11月28日的4.799亿,不断下滑到了3.65432亿。

  

  (来源:京东法拍)

  这家医院2023年10月刚刚被评为二级儿童医院,只过了一年就免了破产拍卖的结局。

  这是宿迁当地公立医院的改革的一个缩影,宿迁一度是国内唯一一个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

  2000年的公立医疗结构民营化改革,产生的蝴蝶效应,导致了24年后宿迁多家医院破产、清算、拍卖。

  宿迁目前有4家民营医院在拍卖,2家是儿科医院,1家妇产医院和1家综合二级医院。

  如此激进改革二十年,直到医院崩塌。

  好消息是2016年7月起,宿迁市委市政府投资21亿,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正式营业。

  激进的医疗市场化改革、民营资本被强行按下暂停键,这座城市重新回到公立医院的道路上。

  无论医疗、医药、医保还是医院体系,目前都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然而依赖于低价格抢占市场,压榨供应商、上下游企业、甚至自家员工,来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思想钢印,已经深深刻入某些企业家的脑海里。

  从房地产上下游,到电商互联网,再到食品饮料零售,以及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AI大模型。

  任何一个行业都对低价格有无限崇拜。

  这进一步导致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同时员工手里的钱越来越少。

  可以肯定的是:

  无底限的低价,不是企业的的出路,也不是中国未来要走的路。

  城市的选择,也是人生的选择,一定要在你能力之内,去更高能级的城市,给自己,给家庭,有更多的可能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