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很多人都知道,犹太人曾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试图在中国东北“建国”。这段历史确有其事,不过试图在东北建国的犹太人,并非犹太民族的高层,也不过只是一小部分人罢了。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国民政府也有类似的构想,打算帮犹太人在我国的云南“建国”



向何处逃亡?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犹太人和罗姆人(吉普赛人)开始正式进入了苦难期。为了避免迫害,大量的犹太人开始移民到其他国家,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中欧的犹太人也开始承受苦难。

此时已经有多达20万犹太人移民到了欧美,同年美国召开了埃维昂会议,32国齐聚法兰西商讨如何处理犹太人问题。然而由于大萧条的影响,当时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大量的接纳无产阶级犹太人,他们只愿意接纳富裕的犹太人群体。

11月,犹太极端民族主义者,刺杀了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此事被德国利用,掀起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史称“水晶之夜”。值得一提的是,此事件发生后原本同纳粹关系很好的国民政府,竟然开始命令其旗下的报刊大肆谴责纳粹德国的暴行。



这是因为此时陶德曼调停已然失败,德国明确站队日本,相对而言英国的对华态度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而在中国活动的很多英国资本家其实都是犹太人。孙科和孔祥熙等国民党头面人物,均表达了对犹太人的同情,而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更是为大量犹太人派发签证。

上海一时间,成为了犹太人少有的“国际庇护所”。然而与之前的白俄难民不同,1938年大量涌入上海的犹太人,事实上大多数都是难民,英国外交人员则做出了更加确切的统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原本都是——农民。

这意味着前往中国的犹太难民,根本不具备太多的资产与工作能力,他们只能依靠中国人的施舍和国际援助活命。久而久之,随着难民的人数增多,自然引起了上海市民的不安,苏州河沿岸的难民营更是出现了瘟疫。



当时犹太难民委员会主席皮尔曼在向国民政府的信中写道:“当前的情况,似乎已经无可救药!”

然而国民政府虽然有心帮助这些上海犹太难民,可是上海除租界外全部都是日占区,租界内本就存在着大量的中国难民,现在又挤进来了大量的犹太难民,生活物资更是非常短缺。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国民政府开始探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能否将犹太难民,疏散到内地呢?

白尔克拉斯计划

最先提出这一构想的人是孙科,他认为中国具备大量接纳犹太人的余地,且如果我们大量的接纳犹太人,并且给予他们所需的“民族家园”。一来可以得到英国人的好感,二来可以得到美国人的好感,三来犹太人人才很多,还能帮助我国抗战。



孙科的构想看似很美好,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如果他们在乎这些犹太人死活的话,那么还轮得着中国来接纳吗?

而另一个人,同样注意到了这个计划,他就是云南地方军阀龙云。因为孙科等人提议在云南大量安置犹太难民,这种事情绕不开龙云,所以他早就听到了风声。而龙云对此不仅不反对,甚至极其支持,龙云对于什么所谓的英美关系并不关心,他更看重实际问题。

事实上,龙云更关注的是来华犹太难民身上的一个主要标签,农民。

在给张群的信中,龙云写道:“查滇省地广人稀,兄所素悉,而南防、思普一带尤甚,土地原系肥沃,每行十余里辄无人烟可见,此种良地,弃之可惜,欲移民前往开发,则不但交通上大感困难,即经费上亦必需用极巨...”



说来说去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只有一条:“犹太人,我要!送来种地!”

中央有人提,地方有人管,还能改善因为花园口决堤而受损严重的国际形象,老蒋对此自然100%支持。除了重庆政府之外,在华犹太人群体高层自身也比较关心这个问题,白尔克拉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位是德裔犹太人,早年间就在中国活动,并且开办银行,家资颇丰。白尔克拉斯计划从中欧疏散大约十万名犹太人前往中国,他们要求与中国公民同等的权利,需要中国政府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工作权利,需要中国政府安排适宜的土地生活,还需要中国政府提供人身保护。



而白尔克拉斯给出的加码,是每人五十英镑保证金,也就是共计五百万英镑,这也是白尔克拉斯敢于向重庆政府提条件的原因。后来白尔克拉斯将这个价码提升到了每人一百英镑,也就是共计一千万英镑!

白尔克拉斯深知,蒋介石不可能全凭人道主义,就允许太多的犹太人进入中国,或者提供便利。但是如果可以给予中国一千万英镑的外汇,那么蒋介石得把他当爹供起来。蒋介石看到计划书后,当即批准,立刻执行!

然而这项计划最终却未能成型,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重的。既包括当时部分国民党官员对犹太人的偏见,也包括德国的压力。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花园口决堤造成的河南大饥荒,大量的灾民逃向内地,导致国统区出现了四千余万难民,他们已然无力继续安置更多的犹太人。



同时,大量内地难民逃往西南,同样解决了龙云所担心的地多地荒问题,事实上几年后他就开始担心云南的耕地不足了,这导致龙云对“白尔克拉斯计划”的态度出现了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民党官员对于犹太人的偏见与欧洲普遍存在的排犹现象,还有着些许不同。他们认为马克思是犹太人,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列宁也有犹太血统,所以犹太人和共产主义存在天然的联系,所以不能让犹太人大量入境“助共”。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中国境内很多地方都有犹太人聚集区,除了上海的犹太难民之外,香港还有大量英裔犹太人,哈尔滨则聚集着大量的俄裔犹太人,河南还有中国的本土犹太人。那今天中国境内还有多少犹太人,原本的犹太人又都去了哪里呢?



中国犹太人的“大离散”

事实上直到今天,上海大约还有两千名犹太人,只不过这些人和当初的犹太难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当初的那些犹太难民,在战争结束后便大量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等未受战火侵袭的国家。

西欧地区和美国的犹太人大多数都是塞法迪。不过上海除了塞法迪犹太人之外,还有着大量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也就是东欧犹太人,东北的犹太人绝大多数都是阿什肯纳兹,上海也有一部分。

这两种犹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塞法迪擅长经商,阿什肯纳兹则热衷于传播锡安主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塞法迪们被大量抓进日本人的集中营,释放后纷纷移民欧美。而阿什肯纳兹们则在战争结束后,响应以色列的号召,前往了“应许之地”。



但是此时的中国还有着一个地区仍然大量存在犹太人,那就是中国香港。这里从十九世纪开始就有着大量的塞法迪犹太人,这些人直到香港回归后才陆续离开,部分干脆就留在了中国。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三万六千余名犹太人。

至于开封犹太人,他们几乎已经被完全同化了。中国从未出现过排犹主义,也不存在不允许犹太人获得土地或者当官的规定,所以在中国的犹太人不是必须经商。其实犹太人相较于经商,反倒更喜欢入仕,也就是当官。

早在明朝时期,开封犹太人家族就已经开始大量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进而入仕。然而为了参加科举,这些犹太人不得不整日研读四书五经,压根就没空看犹太经书。犹太教堂,也就因此慢慢没落了,开封犹太人也一个个的把自己读成了世俗主义者。



今天的所谓“开封犹太人”,从长相到习俗甚至观念,和中国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所谓的开封犹太人“认祖”,无非也就是贪人家以色列是个发达国家,以色列政府其实都不认为他们还属于犹太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