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

此战,东晋方面军事总指挥谢安沉着应对,居中谋划,谢石、谢玄靠前排兵布阵,以七万精良北府兵重创苻坚率领的二十余万前秦军团。

淝水之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对中华文明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宣告解体,关中、关东地区分裂成近十个地方民族政权,中原再次陷入动荡。

不过,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中原汉人文化火种得以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对隋唐等大一统王朝的崛起注入精神内核。



淝水之战的本质是北方胡人军事集团与江南士族政治集团的对决

淝水之战的爆发说到底是两晋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晋末年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先是于291年爆发史上规模最大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这场动乱断断续续长达十六年,北方数十万军民死于战火中,西晋政权更加羸弱。

311年北方胡人趁中原萧条,大举内迁,匈奴贵族刘渊建立赵汉政权,随后大举南侵,攻打洛阳,因发生在永嘉年间,遂称之为永嘉之乱。

至此北方再次陷入动乱的深渊,316年长安被匈奴军攻占,晋愍帝被俘,西晋宣告灭亡。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北方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东晋避难,史称衣冠南渡,中原的农耕技术以及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

而在北方地区,各民族政权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赵汉政权称霸北方不久后,被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所取代。

此后后赵政权又被冉魏推翻,接着,氐族人苻坚占据关中,定都长安,建立前秦,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在河北建立前燕,除此之外,其他少数民族在北方周边也建立大大小小多个政权。

357年,苻坚发动政变,夺取前秦政权,此后苻坚励精图治,重用王猛等汉人贤臣,国力大增。

在十多年时间里先后灭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并远征西域,于376年成功统一中国北方。



与北方相比,东晋虽也有王敦、苏峻等士族内乱,但终归是小打小闹,士民百姓相对安逸。

在苻坚统一北方的同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提升士族成员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谢安出身陈郡谢氏,是世家大族中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意识到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

而当时的东晋内部,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两大家族关系,并积极训练北府兵,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与东晋的积极备战相比,前秦的政策却屡现波折,宰相王猛反对苻坚南征,因为国内的鲜卑、羌虏才是隐藏的主要矛盾。

直到375年王猛临终前都在告诫苻坚不要轻举妄动,前秦表面强大,实际却是一盘散沙,禁不起失败。

而东晋看似柔弱,但面对亡国灭族,江左的世家大族出于自保,一定会团结一致对外,苻坚虽表示作罢,但暗地一直积极谋划。



377年,谢安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布局,任命桓冲为荆州刺史,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桓氏家族负责长江中游防务。

同时任命侄子谢玄为兖州刺史,监长江以北诸军事,谢安自己则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防务,并加紧军事训练。

378年四月,苻坚命庶长子、征南大将军苻丕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鲜卑降将慕容垂、羌族将领姚苌各率五万精骑会合攻打襄阳。

前秦总计投入兵力达到十七万,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379年二月城破被俘。此后,苻坚打算乘胜追击围攻彭城,秦晋爆发淮南之战。

此战谢安令谢玄率五万北府兵应敌,好在谢玄不负所望,四战四胜,全歼敌军。



淮南之战是淝水之战的前奏,此战北府军以五万余兵力击败秦军十万余人,表现堪称惊艳。

这其中,谢玄战术指挥得当,北府兵作战勇猛固然是首要因素,但也凸显出前秦军队斗志涣散,军心浮躁的缺陷,苻坚也被迫放缓南征脚步,继续秣马厉兵。

转眼七年过去,382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再次提出南征,然而出乎所料的是,在朝大臣和氐族亲贵几乎一边倒的反对,给出的理由和王猛一样。

那就是东晋并非偏安羸弱,反而是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的强力政权,而且在谢安、桓冲等当世绝才的带领下,较七年前更加强大。

反观前秦,内部民族矛盾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苻坚的融合策略并没有起到效果,一旦失败,对前秦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但苻坚不为所动,在慕容垂等少数将领的支持下,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



淝水决战,谢氏家族力挽狂澜

383年八月,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西出长安,其弟苻融率25万先锋部队提前出发,大军共112万,但实际上仅二十多万到达战场。

此战苻坚百万大军虽有夸张成分,但也着实赌上了前秦家底,而且苻坚本族氐族精锐全部押上,苻坚相信在投鞭断流的巨大兵力优势面前,东晋将束手请降。

但苻坚低估了东晋面对外族强敌的勇气,谢安一面令桓冲率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主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另一面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领八万北府兵抵抗前秦。

此时的前秦大军一路浩浩荡荡,东西绵延数千里,水陆并进,旌旗蔽日,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十月,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与晋军对峙。

与梁成对峙的是晋军将领刘牢之,其所率仅五千精兵,但刘牢之并无惧色,反而以弱挡强,趁梁成立足未稳之际,径直渡过涧水,临阵将其斩杀,又派兵截断秦军回撤的渡口。

秦军步兵骑兵全线崩溃,刘牢之趁机掩杀过去,斩杀俘获万余人,淝水之战,晋军首战告捷。

很快,苻坚苻融和谢石分率各自主力赶到洛涧。北府兵在数量众多的北方胡人军团面前丝毫不怯,表现出的整齐军容面貌,反倒让苻坚怅然失意并有惧色。

洛涧之战前,苻坚自以为能速战速决,派已是尚书的晋军降将朱序前去劝降谢石。

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前秦主力尚在路上宜先发制人,击溃其先锋部队,谢石本以为秦军兵强大,打算以逸待劳,坚守不战,在得到朱序情报后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这才有了刘牢之洛涧大捷。

双方在淝水僵持一个月后,苻坚打算诱敌出战,遂决定后移,可就在这时,朱序等人却在秦军阵后散布前线战败的消息。

秦军本就是各胡族拼凑出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必胜的决心,一听前线战败,阵脚顿时大乱。

随后晋军全力出击,秦军四散奔逃,溺死、被杀、践踏而死无数,苻融突入军中欲指挥稳定局势,但却被射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谢安、谢玄率领的七万晋军战胜了前秦十五万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最终胜利。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属于偶然中的必然

淝水之战的过程看似简单,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充满谋略的战役相比,东晋的胜利具有很强偶然性。

不过一场军事胜利绝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表现,尤其是淝水之战这种规模几十万级别的战争。

战前,苻坚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妄图使东晋屈服,却全然不顾前秦政权的内部隐患。

当时,北方地区连年征战,百姓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苻坚本应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待时日。

但苻坚仍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为此不惜征兵百万,然而征来的民兵未经训练,再加上战斗意志薄弱,所以战斗力低下。



所谓的人数优势不过是乌合之众,与东晋锻造数年的北府兵职业军人相差甚远。

除了战斗素质低劣,苻坚向来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忠奸并蓄,不加区分的任用重用,只不过这一切都是他的一厢情愿,各部族不过是慑于其军事征服下。

所以当时的前秦看似强大,但内部极为分散,当政权运行平稳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看出什么问题。但前秦一旦在战争中失败,就会迎来兵败如山倒的下场。

而谢安能够组织精锐抵抗苻坚,也是基于对前秦内部问题的了解,比如东晋降将朱序。

朱序虽然被苻坚赐予高官厚禄,但并没有让朱序对其死心塌地,反倒背刺苻坚。

总之,淝水之战后,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北方再次陷入分裂,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羌族将领姚苌俘杀。



而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