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甲秀楼畔。

阳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南明河面上,甲秀楼在一片金黄中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历史与现实,仿佛在这一刻交织,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思绪万千。

700多年前,元世祖设顺元城,乃一座土城。


大觉精舍阁楼

517年前,王阳明谪贬至贵阳龙场,临行前能搜索到的信息:此蛮荒之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386年前,徐霞客走进贵阳,穿过次南门,走过都司桥,沿着南明河一路前行,一个个地名令他好奇,来到太子桥,他不禁问:“何以‘太子’云也?”

从王阳明到徐霞客,再到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惊鸿一瞥的笔墨间,留下一个令人遐想的贵阳。


贵阳甲秀楼

2024年岁末,我们设计了一条“寻脉贵阳700年”的穿越:从阳明文化到红色记忆、从古朴村落到繁华都市,从青石板的街巷到摩天大楼的林立……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不同时间坐标上的人物,跃然于纸上。那些筑城夯土建设“九门四阁”的人们、那些生于斯长于斯走向更广阔天地的人们、那些繁衍生息不断改变这座城的人们,一笔一划镌刻着这座城的文脉印记。

本报推出《寻脉贵阳700年》8个版特刊,不仅是对贵阳历史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贵阳的文化基因和城市精神,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抚今追昔,寻脉贵阳。需要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聆听被岁月遗忘的声音;需要静下心神,去感受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宁静与深邃。其实,所谓文脉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时光在变,城市在变。从过去的军事重镇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贵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激励着这座城市奋力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