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法是创造对敌优势的原则。孙武的作战指导思想十分丰富。为了创造各种有利态势,孙武对如何组织指导进行了大量论述。从第二节讨论《孙子兵法》总体思路中,已经对作战指导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提炼和从逻辑上的融会贯通。即:

与敌进行“全争”,须在“知”的基础上,遵循“因利”“致人而不致于人”“以迂为直”的原则,实施“诡道”,以至“无形”,从而创造对己有利态“势”。

译成白话文就是:与敌进行全面竞争,要先了解掌握战场情况和懂得战法,按照有利于己、积极主动、化被动为主动的原则,采取欺骗、利诱等各种诡道措施,使敌暴露无遗、使己隐蔽无形,从而创造出对己方有利的战场态势。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知”是基础,“因利”“致人而不致于人”“以迂为直”是原则,“诡道”是方法,“势”是目标,“无形”是从敌方的角度对我在“势”中形态的认知。因此,使“敌暴露无遗、使己隐蔽无形”,即“无形”,是整个作战指导的核心。


知己知彼

人类驾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军事活动也不例外。孙武高度重视军事活动的认识问题。在多个篇章中,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对认知的重要意义和认知的内容进行了充分阐述。经统计,十三篇中除《势篇》和《行军篇》没有提到“知”外,其他十一篇中共出现“知”字七十九次。这些“知”,总体上可区分为两类内涵:

一是知战情,即了解掌握敌情、我情和战场的地理、天候等情况。主要的论述有:《谋攻篇》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虚实篇》中“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军争篇》中的“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地形篇》中“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用间篇》专门论述了获取情报的最重要、最隐秘的方式——间谍。

战争实践告诉我们,作战活动是敌我双方参战力量在特定空间、时间和天候条件下的对抗活动。双方作战力量、战场空间、时间和天候条件是进行作战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这些前提条件,才知道己方有多少力量可用,在什么战场环境条件下运用,与什么样的作战对象进行对抗,才能进行组织筹划和对变化作出应对。若不了解掌握战情就想当然地盲目运用自己的力量,只能造成无本之木,无的放矢,也只能是无稽之谈。

因此,军队都高度重视情报的获取。从作战力量的发展看,不论是古代的斥候,现代的侦察兵、雷达、通信侦听,还是当代的卫星侦察力量,都是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建设的重点,而间谍更是指挥员高度关注的核心战情获取力量,受到特殊对待。

二是知战法,即懂得组织作战行动的基本方法。主要的论述有:《虚实篇》中“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谋攻篇》中“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军争篇》中“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九变篇》中“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九地篇》中“四五者,不知一,非王霸之兵也。”《火攻篇》中“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战争作为人类运用军事力量进行对抗的一项活动,有其特定的组织实施的方法和原则,不同时代的武器装备发展水平不同,力量组织运用的方法和原则也不同。总体上讲,古今中外战争组织的方法通常区分为战略战术两个层面(已详述于第七章)。不论是哪个层面的战法,都是指挥员必须掌握的理论。掌握的兵法知识越多、越深刻、越娴熟,指挥员就越具备指挥作战的理论前提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兵法越少、越生疏,就越难以组织军队取得胜利。

如果不懂得作战编组方法,就无法将大量的作战人员、装备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强大的作战系统。如果不懂得战略战术等行动方法,就不能组织基本的排兵布阵,就不会配置和部署兵力;若不懂得指导原则,就只能机械地运用战法。因此,懂得战法是有效组织作战行动的软性前提。古往今来,懂得战法是对军队指挥员的基本要求,而取得伟大战绩的指挥员,都是深谙兵法的人物。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