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巡到过哪里

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六

文/宋玉山

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功成名就,心情愉悦。他想亲眼看看疆土之辽阔、山河之壮美,再加上政治形势之需要,所以,便四处巡视。十年时间,秦始皇大规模出巡就有五次,东西南北都去过,到处留有他的足迹。对秦始皇的几次出巡,《史记》都做了详细记载。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统一中原的第二年,秦始皇就迫不及待地外出巡视了。这一次,目标是西方。秦始皇西行巡视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在渭水南面建造了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为方便皇帝巡视,动用了大批劳工,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骊山。为显示皇帝恩德,给百姓普遍赐爵位一级。

秦朝的发祥地在西边,秦始皇首次巡视就去了西方,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后方,同时,颇有点衣锦还乡、告慰祖先的意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西方刚刚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去巡视东方,踏上了辽阔的齐鲁大地。这一次,巡视时间长,到的地方多,经历的事件重要。秦始皇首先巡视了东方各郡县,推行郡县制是他的精心之作,自然挂在心上。

视察完郡县,秦始皇登上邹县的峄山。峄山不高也不大,但很独特,几乎全是用大石头堆积而成的,传说是女娲补天时剩余的石头。有人作诗曰:“泰山雄,黄山秀,不如峄山的大石头。”秦始皇见状,赞叹不已,在山上立碑纪念。

在此期间,秦始皇召见齐鲁各地的儒生和博士,共七十多人。秦始皇向他们了解民情,商议事情,并请他们一同登泰山封禅。可见,秦始皇对知识分子还是重视的。

秦始皇这次东巡,一个重大事件,是登泰山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最重要的典礼。古人认为泰山最高,离天最近,所以要到泰山封禅。据说古代登泰山封禅的,有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成王等十二位帝王。但那都是传说,而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秦始皇是泰山封禅第一人。

秦始皇带领文武百官,还有七十多名儒生和博士,一行人浩浩荡荡攀登泰山。他们先从南边阳坡爬上泰山顶峰,举行祭天盛典;然后,从北边阴坡下山,在梁父山举行祭地仪式。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秦始皇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那棵大树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至今仍枝繁叶茂,巍然屹立。封禅大典结束以后,在石碑上镌刻碑文,永作纪念。

泰山封禅结束以后,秦始皇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头,登上芝罘山,刻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秦始皇接着又往南走,登上琅琊山。琅琊山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秦始皇十分喜欢,在这里一连住了三个月。秦始皇说,这里是个好地方,下令迁来百姓三万户,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百姓们修筑琅琊台,立石刻字,赞颂秦始皇。

秦始皇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琅琊山,继续巡视。他路过彭城,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然后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途中遇到狂风,风大浪急,几乎不能渡河,所幸有惊无险。最后,秦始皇经武关回到京城,结束了东巡之行。

秦始皇这次东巡,还有一个重要事件。齐人徐福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徐福向秦始皇请求,带领童男童女前去拜访仙人,寻求长生之方。秦始皇很高兴,同意了。于是,徐福带领几千名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寻仙去了。不料,徐福一去不返,下落成谜,至今众说纷纭。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连续三年巡视,秦始皇够辛苦的。这次出巡的目标,仍然是东方,可见秦始皇对东方各国的重视。但没有想到,这次东巡遇到危险。秦始皇车队经过博浪沙时,突遇行刺。所幸刺客误中副车,秦始皇没有受伤,只是受了惊吓。这次行刺是张良策划的,刺客成功逃走了。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大规模搜查了十天,仍然没有捉到刺客。秦始皇久经战争,一个刺客算不了什么,于是继续东巡。

秦始皇再次登上芝罘山,发布诏令,谴责原六国国君邪僻,不恤人民,是秦朝安定了天下,救民于水火。这是秦始皇出巡的重要内容,走到哪里,都要宣传这一套。然后,又到了他特别喜欢的琅琊山,住了一段时间。最后,经由上党返回京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本来,他想在上一年就出巡,不料刚出咸阳,就在兰池遇见了强盗,情况十分危急。所幸武士们英勇,消灭了强盗,才化险为夷,那次出巡就夭折了。

这第四次巡视,秦始皇选择了北方。他先到了碣石,毁掉城墙,拆除了关东旧城,又挖通了河川堤防,夷平各处险阻,形成平坦的地势。于是,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记录这一功绩。然后,秦始皇巡视北部边界。见匈奴势力日益强大,已成心腹之患,秦始皇就命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又从榆中沿黄河往东,一直到阴山,划分成四十四个县,以便于统治。

这期间,方士侯生、卢生、韩众等人上书,说能找到不死仙药。秦始皇大喜,赏赐钱财,让他们去找。最后,秦始皇经由上郡返回京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这也是最后一次。这次目标是向南。走了一个多月,到达云梦,在九嶷山遥祭虞舜。然后,乘船沿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到达钱塘。渡江之后,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在那里刻石立碑。从南方返回,秦始皇途经吴地,沿海岸北上,第三次来到琅琊。可见,秦始皇对琅琊确实是情有独钟。

离开琅琊山,秦始皇继续向北,第二次登上成山头。成山头,突出于大海之中,是齐鲁大地的最东端。面对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的大海,秦始皇以为到了天的尽头,便命名为“天尽头”,让李斯刻碑纪念。秦始皇没有想到,天尽头,也寓意着天子的尽头,秦始皇不久就死了。所以,直到现在,有些高官显贵,仍不敢去天尽头,认为是不吉祥。这自然是无稽之谈,汉武帝也曾经到过天尽头,不仅没事,而且长寿。

秦始皇离开成山头,再次来到芝罘,观看大海汪洋。忽然,波涛中出现一群大鱼。秦始皇急令放箭,射杀了一条。秦始皇离开芝罘,向西进发,走到平原津的时候,不料生了病。这病来势凶猛,御医束手无策,病情越来越重。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终年不足五十岁。

皇帝忽然离世,李斯等人恐生变故,秘而不宣。他们一边严密封锁消息,一边取直道返回咸阳。到京城后,才发布治丧公告,把秦始皇葬在骊山。

秦始皇不顾劳累和风险,多次外出巡视,不单纯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当时政治社会形势的需要。出巡的目的:

一是为了宣德扬名,树立秦朝威望。秦始皇觉得自己立下了万世不朽之功,需要广泛传扬。所以,几乎每到一地,都要立碑刻字,为其歌功颂德。

二是为了镇服天下,促进社会稳定。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六国旧贵族势力蠢蠢欲动。所以,秦始皇出巡的重点是东方,特别是齐、赵之地。赵国人反抗意识最强,齐国是最后灭亡的,秦的统治薄弱。秦始皇对这两地最不放心,多次前去巡视。

三是为了实地考察,寻求治国途径。秦朝疆域辽阔,各地差异性很大,如何制定法令,实行统一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秦始皇不辞辛苦,一路考察民情民俗,考察各地的军事和政务,以便治理起来心中有数。

四是为了强化统治,解决急需的棘手问题。秦始皇不仅四处巡视,有时还现场办公,解决了一些类似匈奴那样的重大问题。

五是为了求仙拜神,企图做到长生不老。秦始皇出巡时,经常召见方士,寻仙求药。他在海边逗留的时间比较多,大概是幻想能够遇见神仙吧。

秦始皇多次出巡,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搞调查研究,是为了深入实际,熟悉国情,把握全局,便于统治。从这个角度讲,秦始皇为我们搞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