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兴安岭又冒出“异兽”了!虽然长着一张马脸,背上却顶着两个驼峰,不仅体重堪比小型货车,一天还要胡吃海喝几十斤。
老一辈人说它是山神的坐骑“犴达罕”,如此神秘的“异兽”,究竟是何种生物呢?
仔细观察一下这种动物,身形如牛却更为粗壮,唇部凸出有点类似于驴,但从那高高耸起且存在感极强的一对大角还是可以看出端倪,它们的真面目是鹿科动物——驼鹿。
有些朋友可能要疑惑了,驼鹿就驼鹿呗,为什么要叫“犴达罕”这种奇怪的名字呢?以中古释义分析,“犴”有两种读音,一是龙神第七子狴犴的“an”,二即是驼鹿别名“犴达罕”中的“han”。
从地理位置上看,驼鹿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蒙古、俄罗斯等地比较常见,在当地满语和蒙古语中被称为“犴达罕”,音译过来就成了驼鹿的代称。直到现在,这个称呼依然沿袭着。
鹿族霸王,体型之最
驼鹿是体型最庞大的鹿科动物之一,体长在2-3米之间,不过它们的尾巴很短,连体长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不过驼鹿的体重可以长到400-600斤左右,相当于4个成年男性的重量,个别雄性还能长到约1吨。
有些驼鹿的下巴上吊着一坨长长的“肉”,那是它们的颌囊,通常长在喉咙部位。这块肉是“雄风”的象征,只有雄性驼鹿才会明显突出,有一些上面还会垂着宛如胡须的毛发。
驼鹿的脑袋相对较小,而上面的鹿角是其雄性第二特征,雌性驼鹿是没有的。这些鹿角远看如同开叉的大型树枝,每年8月都会脱落更新一次,1个月后就能通过疯狂甩头而“换新”。
驼鹿是一种生活在北半球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区。驼鹿的栖息环境多样,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沼泽、湿地等环境中,最高活动海拔不超过2500米。
驼鹿的生存地点会随着季节温度变化而迁移,例如在炎热的天气会去往水源附近以避暑,又如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会移动到干燥的向阳山坡寻找食物,但几乎都在地势平坦的区域。
驼鹿的生活习性也与其他鹿类动物相似。它们是素食主义者,主要以树叶嫩枝、水生植物为食,有时也会跑到人类的农田里偷吃玉米和小麦。驼鹿还颇爱舔舐盐碱,以此补充微量元素。
驼鹿的食量与硕大的体型成正比,它们的胃口好的时候一天能狂炫30-40斤植物,这也给人工繁殖驼鹿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值得一提的是,驼鹿还是拥有与牛类似的反刍能力,消化能力也很强。
交配环节,口味太重
每年的8月盛夏起,驼鹿群体就开始蠢蠢欲动,一年一度的“比武招亲”就此拉开序幕。尤其是雄性驼鹿简直饥渴难耐,一想到要娶媳妇便激动得哞哞乱叫,还会不停用鹿角蹭树干,或者疯狂刨地。
驼鹿们找对象的关键词是气味,这相当于连接男女嘉宾的红线。雄性驼鹿的嗅觉此时异常敏感,定位到3公里开外的雌性都毫不夸张。鸟类以鲜艳的羽毛、灵动的舞蹈讨雌性欢心,相比之下驼鹿显得太粗鲁了。
为了吸引异性,雄性驼鹿会做出一些“迷惑行为”。例如用前脚挖坑,并往坑里撒尿,而且要比谁能尿得高,必须得让混满了尿液的泥巴飞溅上去,沾满下巴的颌囊处。
要说这雌性驼鹿也是口味重,它们会循着这股浓浓的尿液味找到自己的梦中情郎,与其春宵一刻。虽然听着令人汗颜,但在动物界中尿液味道越浓烈说明该雄性个体的体魄越强壮、繁殖能力越强。
驼鹿通常单独生活,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聚集在一起“相亲”。交配完成后,雌雄双方又分开各过各的潇洒生活,静静等待下一个繁殖季节到来,再组建新的家庭。
一旦成功配对,雌性驼鹿会在暮春初夏生小鹿,每胎通常只产1-2只幼崽。小驼鹿成长速度很快,但面临气温寒冷的冬季、凶狠的天敌狼群,它们依然离不开母亲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下一胎兄弟姐妹出生之前,驼鹿母亲会把自己之前的孩子赶离。驼鹿繁殖方面还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鹿妈妈可能会生出全身白毛的“白化驼鹿”,这种品种非常之稀有,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上山下海,避水吉兽
驼鹿在鹿科动物中可以说是“超能力者”,其独特的生活技能让很多动物都望而却步。它们可以借助接近1米的大长腿,在灌丛、林地等复杂地形中行走;脚趾间还分布有腺体,能分泌一种叫甲酚的气味来恐吓敌人。
驼鹿居然还会游泳,而且还游得不错,它们可以在水域中轻松行走20公里以上,还能下潜到6米水深的地方寻找藻类植物。由此,民间很多把驼鹿看作《西游记》中的避水金睛兽,也就是牛魔王的坐骑。
除此之外,驼鹿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寓意,在某些少数民族的信仰中被奉为山中神鹿,是吉祥的象征,传说神灵才有资格驾驭。对于这些小众文化来说,随意伤害驼鹿是违背祖训的行为,可能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可惜这种信仰不是人皆有之,近年来由于环境和人为原因,某些国家如中国、加拿大的野生驼鹿数量急剧减少,面临一定的生存压力,我国还于2021年把驼鹿纳入了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名单。
经过调查令人诧异的是,在导致驼鹿死亡的原因中占比较大的竟然是“交通事故”。由于人类与驼鹿活动范围重叠面积越来越多,欧美国家经常会发生车鹿相撞的意外,造成双方严重受伤。
不管身份是传说中的神兽“犴达罕”,还是需要我们保护的野生动物,驼鹿都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如何保持驼鹿的自然生存环境,还值得人类继续探讨,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