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的一个下午,石岘洞附近的美军阵地上,一艘美军的直升飞机缓缓落下,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是一名美军军官,他给士兵们带来了大量的补给物资和武器弹药,此次补给物资除了定制的军粮以外,这位军官还带来了两箱香槟,以此鼓舞美军士兵的士气。
就在所有人都在想着今晚喝香槟庆祝一下的时候,一枚不知从哪里打来的迫击炮弹打到了美军阵地外面,许多美军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又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小股中国部队。
对于这群中国军人,美军没有任何理睬,毕竟相比耗时耗力的在大山里搜寻中国士兵的踪迹,没有人会拒绝香槟美酒的诱惑,顶多今晚多安排一些夜间巡逻士兵。
也许是猜到美军不会脱离阵地搜索,又一枚炮弹打了过来,这次炮弹落到了美军战壕中,爆炸溅起了大片的泥土,一些被泥土打到的美军士兵大声的咒骂着。
就在这时第三发迫击炮弹接踵而至,并且一击打中了停靠在战壕旁的直升机。伴随着炮弹的轰炸,直升机也瞬间被点燃,连带着飞机上面的物资化成一团大火燃烧起来,紧接着一声巨响,直升机炸了,所有美军士兵都惊呆了,中国的志愿军怎么会打中飞机,要知道直升机停放的位置可是在阵地的后方。
一位美军士兵感叹道:“该死的,这群中国军队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手里面好像只有轻武器,他们居然把这东西运用得如此极致。”
那么,志愿军战士是怎么打爆飞机的呢?美军士兵所说的中国军队把武器用到极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冷枪冷炮,放血战术
1952年,伴随着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的结束,美军发现无法击败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期望与中朝双方的谈判中获取利益。在谈判期间,美军提出了扣押中朝两国被俘人员的无理要求,并以小规模的军事进攻向中朝两国施压。
对于美军的这种行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自然是不怕的。1952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提出:以坚守防御为主,配合小股部队进攻,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行有规模的打击。
由于经过两年的战斗,此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美军手中缴获大量物资,各部队正处于士气高涨,物资充足的状态,尤其是炮兵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此次作战,各军指战员表示:“有利则打,不利则撤,不要停留,打一枪,放一炮换个地方,让联合国军持续失血,最终积少成多,重创他们。”
作战命令下达后,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奉命到石岘洞北山一带驻扎防守,另外伺机对周边联合国军实行放血战术,用冷枪冷炮袭击他们。
337团二营五连负责防守一个山头,精明的五连连长发现,对面的山头是美军阵地,而且在山的背后有一座盘山公路,美军的物资都是通过盘山公路运输上去的,这就给志愿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狙击点,如果能够派出小股部队携带一两门火炮,就能轻而易举的炸掉美军的物资车辆。
这足够让美军喝上一壶了,没了武器弹药和食物补给,看对面群美国人还怎么跟志愿军打。
说干就干,五连长很快就把这一想法反映到了团指挥所,上级领导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并当即下令让五连负责此事,团部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打击美军。
五连连长提出希望上级领导支援一门火炮,帮助小股部队炸掉敌人的运输车。团部表示会尽快给五连送去一门迫击炮。
很快,一门崭新的迫击炮就送到了五连,连长当即叫来了二排一班班长张建兴,当听到有任务要交给自己的时候,张建兴跑着赶来了。
在连长面前,张建兴见到了这门迫击炮,作为连里面会使用迫击炮,并且出了名打炮打得准的人,张建兴知道,这肯定是分发给自己的,他爱不释手的摸了摸迫击炮。
连长说道:“喜欢嘛?”
张建兴兴奋地点了点头。
连长又说:“想要嘛?”
张建兴连忙说道:“想要”
连长说:“想要可以,交给你一个任务,带两个人去美军阵地后面,给我打几辆美军的运输车。”
张建兴摸了摸脑袋,说道:“打美军运输车倒是可以,但是连长你得先把迫击炮给我,没这玩意儿,我们的武器也打不动美军的运输车啊。”
五连连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张建兴的话。
眼看连长已经同意了,张建兴立即向连长敬了一个军礼,并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张建兴就叫上一班的两名战士携带迫击炮向地面的盘山公路进发,到达地点后,张建兴和两名战士找了个射界最好的地方,架设迫击炮,静静地等待美军运输车辆的到来。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从艳阳高照的中午,一直等到太阳都快下山了,美军的运输车还是没有出现,张建兴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暴露目标了,但是如果自己已经暴露了,美军不应该如此碌碌无为啊。
就在张建兴带着两名战士准备无功而返的时候,在他们的头顶上却传来了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三个人一时间只能继续隐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飞机很快就飞过他们的头顶,向着山里面的美军阵地飞去。
张建兴沉思道:“难道美军知道我们要打他们的运输车,所以该用直升机运输物资了。”
转变命令,炮轰飞机
就在美军直升机刚飞过张建兴头顶的时候,负责观察美军阵地的侦察兵就把有飞机飞进美军阵地的消息报告给了337团团长。团长当即下达指令,让五连用刚发下去的迫击炮,炸掉美军直升机。
五连连长接到消息后,也紧急派出传讯兵,向张建兴传达新命令。在得知新命令后,张建兴当即开始研究如何实施任务。由于此时的美军飞机已经飞过山头,到达山的背面,迫击炮根本无法实行瞄准。
这可难倒了张建兴和两名战士,炮手在打炮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目标点,就无法确认是否能够准确地打中目标,也就无法矫正调整。迫击炮的射程大约在两三公里左右,但是在发射的时候,射击角度差之分毫,最终的炮弹着陆点就差很多。
作为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张建兴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任务,于是他拿起望远镜使劲地观察着美军阵地的方向。天色渐渐变黑,张建兴知道他必须在太阳完全下山之前,打出炮弹,否则的话,黑夜中迫击炮的射击准确度会更加差。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张建兴在山体的中部发现了一点蹊跷。在望远镜中张建兴观察到,有一块地区和周围的环境不一样,隐隐有着被挖掘的痕迹。经过多年的作战经验分析,张建兴判定这是一条美军的交通壕,虽然交通壕的外表经过一层伪装,但是还是难逃志愿军战士的双眼。
交通壕是美军阵地内部连接堑壕和各种防御工事的壕沟,而美军无论是输送物资弹药,还是运送转移伤员都需要走这条壕沟。因此,张建兴判断无论那架直升飞机是来干什么的,最终他都要停留在这条壕沟的尽头开口处。
虽然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志愿军现在无法看到直升机的精准位置,但是通过交通壕预估出美军直升机的位置,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尝试一下。
对于能不能打中目标,张建兴不敢保证,毕竟有时候在能看清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炮弹还有可能打歪了呢,何况现在看不见目标位置。
张建兴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身旁的战士。一名战士迟疑了一会儿,说道:“班长,这么做不好吧,如果打不中,又浪费了炮弹,我们最后都得挨批评。”
张建兴回答说:“这件事情,我就是提一个意见,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稍微遇见点困难就放弃任务,组织上信任我们,才让我们来干这件事的,现在计划有变,我们就应该克服困难有所尝试,而不是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
另一名战士接着说:“对,班长说得对,反正来都来了,不打一炮就回去,太丢人了,尝试一下又没有事情,万一打中了呢?”
在两人的劝说下,那名持有反对意见的战士,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并帮助张建兴在地上画起了草图。
根据张建兴观察,美军的交通壕距离他们所处的位置约1500米左右。再结合方向、风速、风向等因素,张建兴先是调整了迫击炮的发射角度和炮管下面的支架水平,然后又从战友的手中接过了第一枚炮弹。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第一发迫击炮打了出去,在稍微等待了几秒钟后,张建兴和战友听见了一声爆炸声,不过这声爆炸响起后,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很显然炮弹没有打中目标,而是打歪了。
不过张建兴仍旧没有死心,他认为,战友和自己的方向和角度没有错误的话,那就是距离出现了问题,现在第一炮已经打出去了,一炮是打,两炮也是打,没必要在乎打几下,只要最后能打中,连长肯定不会怪罪他们。
张建兴对着一位志愿军战士说道:“去把标尺上的距离往前推五十米试试”
闻言,志愿军战士赶紧调整迫击炮。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张建兴再次从战友的手中接过迫击炮弹,将其放入炮筒里。只见张建兴双手一松,“嘭”的一声,炮弹就打了出去,这时候张建兴将捂在双耳的手掌放下,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张建兴赶忙拿起望远镜,远远地看见,美军的阵地上有了一些慌乱,应该是打到了什么东西,但又没有完全打中,否则不应该只有一声爆炸声。
张建兴兴奋地把迫击炮的射击距离再次缩短五十米,并对着战友说道:“快来,再给我一发炮弹,我感觉这一次我肯定能打中那架直升飞机。”
见班长这么有自信,两名志愿军战士也没有拦着他,又给他递了一发炮弹,张建兴接过炮弹后,立刻将其丢入炮管里。
这一次跟前两次有些不同,在山下的张建兴和两名战士明显听见。除了发出那发炮弹爆炸的声音以外,还有另外一声爆炸响起。这肯定是打到什么东西了。张建兴再次拿起望远镜,远远地他就看见美军阵地上居然有一股黑色的烟雾升起,应该是直升飞机的爆炸后,燃烧起来灰烬。
张建兴也无法确定打中的是不是直升飞机,但是很快美军士兵就从山上的阵地中冲了下来,并对三人展开了追杀,三人只能先行后撤,之后再让上级领导侦查一下情况。
两天后,一通来自337团的电话,打到了二营五连的阵地上。电话那头,团长说道:“这次你们五连干得好啊,侦察连确认了,你们那天打到的就是美军的直升机。”
连长赶忙把张建兴叫了过来,对他说:“嘿,你小子还真行,你那天打的东西被团里面确认了,就是美军直升机。”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张建兴的事迹在志愿军中广为流传,一时间流行起来用迫击炮打飞机了。
据事后志愿军统计,在为期44天的小股部队进攻作战期间,志愿军一共击毙俘虏敌人2.5万人,击伤坦克67辆,击落击伤飞机424架,而这一切都是志愿军战士利用简陋的武器创造出来的战果,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但是这些志愿军战士却有着钢铁般的作战意志。
他们将手中的武器运用得出神入化,以平均每两发子弹击杀一个敌人,每十发炮弹击毁敌人一辆坦克的速度,不断负重前行,只为了能够迎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