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的报道

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从解放战争时反转的;而国共两党的民心向背、舆论支持的反转,则是从皖南事变开始的。

1941年1月4日,奉命向北转移的新四军在皖南突遭国民党军队围击,伤亡惨重;17日,蒋介石倒打一耙、反诬新四军“叛变”,要取消新四军番号,还声称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在政治上采取攻势、军事上采取守势,对蒋介石反动派进行了声讨,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使国民党当局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此后,蒋不得不收敛反共活动;1941年2月,蒋介石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毛主席曾对皖南事变做过评价说,“蒋介石从来没有像现在受内外责难之甚,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获得如此广大的群众”,“1月17日以前,蒋是进攻的,我是防守的;1月17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就在于此”。

不过,皖南事变时的舆论反转只是共产党不再完全被动,并不是共产党的舆论力量压过了国民党。当时的舆论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立场,大多转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方政治势力(中间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第三方政治势力,希望“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实现中国的民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作为第三方势力的代表章伯钧当时曾发表谈话,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合法地位”。


重庆谈判时,前右起:毛先生、蒋介石、赫尔利。后排左一为蒋经国


王芸生在重庆《大公报》社

第三方势力的意见当时代表了民众的呼声,蒋介石接下里就“作秀”顺从民意,邀请毛先生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在当时的重庆,共有3份影响力大的报纸,一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一是共产党的《新华日报》,还有一份就是立场中立的《大公报》。

作为当时的第三方势力的代表,《大公报》也是主张“统一优先”的,“国家必须统一,不统一则胜利不完全,而建国更困难。全国必须团结,不团结则有内乱的危险,更无从使国家走上民主建设的大路。”重庆谈判的初期,《大公报》曾连发多篇社评,批评内战。

到1945年11月20日,《大公报》直接发表社评《质中共》:毛先生在重庆时,曾几度在公开集会上大声的说“和为贵”,“忍为高”;目前这局面,试问中共究曾和了几许?忍了多少?

文中还这样说:政党要争政权是应该的。问题在于应该以政争,不应该以兵争。以政争,是以政策及政绩决定胜败;以兵争,则是以武力决定胜败。以政策政绩胜的,是和平民主之路;以武力胜的,必然是强权专制。

第三方势力的如此观点,倒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国民党,更多地是表达人民的厌战情绪。但这种观点暴露出第三方势力中的某些人“以书生之心度强人之腹”的一厢情愿。

让中共放弃武力?提出这种建议之前,是不是得先考察一下中共是怎么开始和国民党武装斗争的呢?当年蒋某人发动的“四一二”,汪某人发动的“七一五”,第三方的政治势力没有切身体会不知道,但对于中共而言,那可是没齿难忘的血的教训啊!

所以中共对于第三方政治势力的幼稚观点也不客气,1945年12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驳大公报》:无论满清政府、袁世凯政府,都是在“国家”、“中央”、“合法”的名义下打杀人民的。共产党要是放弃武力,人民便只能在刽子手的刀下生活。“《大公报》的作者先生!你们要在人民面前抹煞这种血的经验,血的教训,你们是低估了人民的觉悟了。”


《观察》创刊号


储安平

这场笔战,字字句句“见血”、直逼中国“真问题”;然墨迹未干,血案遂起。1946年2月10日晨,重庆发生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第三方势力)的“较场口血案”,让他们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理解了中共的坚持。

等到1946年6月内战爆发时,蒋某人的“假民主、真内战”的心思暴露于天下,其“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心思破灭,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政治势力对国民党的希望随着烽火的点燃而熄灭,主动站到了中共这一边。

比如前面说到的《质中共》社论的作者、《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报纸的围攻,以至于无法正常地工作生活,最后对中共地下党员李纯青说:“甚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包括我本人和我所能代表的大公报。”

1946年9月,知名报人储安平在上海创办了时政性政论杂志《观察》;该杂志的基本立场是独立、无党无派、观察,而其基本原则和主张则是“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公平”“独立”“建设”“客观”。

《观察》很快成了第三方政治势力、宣称“第三条道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代表性刊物,云集了一大批最著名的自由主义作者,如:曹禺、胡适、卞之琳、周子亚、宗白华、吴晗、季羡林、柳无忌、马寅初、梁实秋、冯友兰、傅雷、费孝通、朱宣咸、张东荪、傅斯年、朱自清、钱钟书……等。

《观察》当时以坦率、公允和智慧的笔调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销量从400份迅速飙升到10万份,一度左右着舆论界风向;但是在1948年12月24日,该刊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工作人员被抓捕。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观察》事件。

《观察》事件的发生,标注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悲鸣消声、第三方政治势力就此偃旗息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蒋介石逼到了中共的阵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