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1582—1664年,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编修、詹事,崇祯初为礼部侍郎,因事罢归。以文学冠东南,为东林巨子。娶名妓柳如是,筑绛云楼,藏书极富。南明弘光帝时,起为礼部尚书。清兵渡江,出城迎降。顺治三年,授礼部侍郎,任职五月而归。后两次以大案牵连入狱,均得幸免。七年,绛云楼毁于火,藏书悉成灰烬,晚境颇颓唐。诗文极有造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愤张之语。有《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又编《列朝诗集》。清高宗列谦益入《贰臣传》,焚其书,虽屡禁不绝。

钱谦益步韵杜甫秋兴八首,凡十三叠一百零四首。另加四首自题共一百零八首,合成《投笔集》。被陈寅恪誉为“明清之际的诗史,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五百年来之绝大著作也”。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首联:“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诗人以龙虎新军和旧羽林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威武雄壮的军事气象。同时,通过八公山的典故和草木茂盛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颔联:“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江面战舰破浪前行、石马在秋风中嘶鸣的壮阔场景,象征着战争的规模和气势,以及对边疆安宁的渴望。其中,“楼船荡日三江涌”描绘了金陵繁忙的交通和商业活动,而“石马嘶风九域阴”则暗示了金陵的广阔疆域和气势。

颈联:“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诗人通过“扫穴金陵”和“埋胡紫塞”两个意象,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对和平的向往。金陵象征着国家心脏,“还地肺”寓意恢复安宁;“埋胡紫塞”则指在边疆地区击败敌人,以慰藉天下百姓之心。

尾联:“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以江南女子唱起平定辽东的歌曲,与万家秋夜捣衣的声音相映成趣,展现出战争胜利后人民生活的宁静与喜悦。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金陵的文化繁荣和音乐的欢声,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二明末清初 ·钱谦益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金陵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首联:“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诗人以“杂虏”指代入侵的清军,描绘了他们横戈倒载、狼狈不堪的败退景象。然而,尽管敌人嚣张,但南方的斗宿星(象征着中华)依然明亮,意味着中华大地依然屹立不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念。

颔联:“金陵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诗人回忆了在金陵(南京)时熟悉的秦淮河的韵味,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同时,“云汉新通博望槎”一句,寓意着人们渴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 诗人用“黑水”和“白山”代指东北地区,描绘了那里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游魂在草地上哭泣,战鬼在胡笳声中哀鸣,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的深切同情。

尾联:“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经过十年的磨砺和洗礼,诗人的双眼更加清明。他坐在江边,看着江豚在浪花中嬉戏,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待,相信在经历磨难后,国家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三明末清初 ·钱谦益

大火西浪汉再晖,金风初劲朔风微。

沟填羯肉那堪脔,竿挂胡头岂解飞。

高帝旌旂如在眼,长沙子弟肯相违。

名王俘馘生兵尽,敢道秋高牧马肥。

首联:“大火西浪汉再晖,金风初劲朔风微。” 这两句诗以天象和气候的变化起兴,暗示着时局的变迁和国家的复兴。大火星向西落下,象征着旧时代的结束,而汉室的光辉再次闪耀,则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金秋的风开始强劲,北风还稍显微弱,也暗示着正义的力量正在逐渐壮大,而邪恶的力量则开始衰退。

颔联:“沟填羯肉那堪脔,竿挂胡头岂解飞。” 这两句诗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敌人的惨败。深沟中填满了羯族人的肉块,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大量伤亡。竿子上挂着的敌首无法飞翔,则进一步强调了敌人的无力回天和必然失败的命运。

颈联:“高帝旌旂如在眼,长沙子弟肯相违。”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念。高祖的旗帜仿佛仍在眼前飘扬,象征着国家的荣耀和历史的传承。长沙的子弟又怎会违背这抗敌的意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抗敌决心的赞扬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尾联:“名王俘馘生兵尽,敢道秋高牧马肥。” 这两句诗是对战争结果的总结和对敌人的警告。那些名王贵族已被俘虏斩杀,敌军已尽,暗示着战争的胜利和敌人的彻底失败。又怎敢妄言秋高气爽正是放牧的好时节,则是对敌人的警告和嘲讽,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威胁到中原的安宁和繁荣。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 其四 明末清初 ·钱谦益

九州一失算残棋,幅裂区分信可悲。

局内正当侵劫后,人间都道烂柯时。

住山师子频申久,起陆龙蛇撇捩迟。

杀尽羯奴才敛手,推枰何用更寻思。

首联:“九州一失算残棋,幅裂区分信可悲。” 诗人以“残棋”比喻国家失陷后的局势,形象地描绘了疆域的分裂和破碎。这种分裂的局面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痛惜和忧虑。

颔联:“局内正当侵劫后,人间都道烂柯时。” 这两句诗通过棋局中的“侵劫”来暗喻国家间的战争和冲突。在激烈的争斗之后,人世间却仿佛流传着烂柯人的传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住山师子频申久,起陆龙蛇撇捩迟。” 这两句诗用动物来比喻各方势力。山中的狮子(有志之士)频繁地展示着威严和力量,但陆地上的龙蛇(各方势力)却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响应和反击。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有志之士的赞扬,也批评了其他势力的迟钝和软弱。

尾联:“杀尽羯奴才敛手,推枰何用更寻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念。他坚信只有彻底消灭敌人(羯奴),才能结束战争和纷争。此时再去看那棋局(比喻国家局势),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胜利已经在望。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既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