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争夺太子之位,一切人性和亲情在权力面前都荡然无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发第二天,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武德九年八月九日,李渊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世民假意推辞,李渊不许。八月十日,李渊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时,由于李靖地位过于低微,而没有参加,可以相信,如果李靖有资格介入此事。大概率会置身事外。

就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九天,李世民真的是椅子都没有坐热,突厥颉利可汗在十九日入侵泾州。二十日,突厥入侵武功,京师长安戒严。二十六日,李世民让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出兵泾州,一场泾阳大战,尉迟敬德大破突厥,斩首级一千多。二十八日,颉利可汗到达渭水边,李世民单人独骑带着房玄龄与颉利隔渭水对话,经过一系列的谈判,终于达成和解,在三十日,李世民在灞桥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而设盟誓,许以重利不割地为条件,颉利突厥撤兵。



李世民对此深以为耻,誓言不灭突厥誓不为人,从这一天起,二主唐王李世民下令,从他开始,满朝文武一律佩戴武器上殿,提倡尚武精神。这几年也没闲着,亲自上阵训练士兵。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定突厥。当然,李世民也在等待一个机会。

贞观二年,东突厥好消息传来,东突厥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冻死牛马羊不计其数。草场几乎绝收。这对东突厥来说无疑是致命了,而且突厥人没有囤积粮食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满朝文武一致向李世民建议,趁你病,要你命,这个时机简直好的不要不要。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世民对于这一个建议断然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国库空虚没有银子。就在群臣商议之际,好消息再次传来,突厥内部窝里反了。李世民这下心眼活泛了,这个机会简直是太好了。



突厥作为草原民族,他们继承汗位的方式与中原王朝不同,中原基本上是嫡长子继承制,当然也有不按套路来的,比如李世民,突厥可汗的继承方式就是谁的势力大就是可汗,比如谁的草场又大又好,谁的马匹雄骏,谁的牛羊肥美,谁就可以继位可汗,不会管你是可汗的那个媳妇生的,你排行第几。在东突厥启民可汗死后二十年里,东突厥历经三代可汗,分别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这是兄弟三人接连继任。为了争取这个汗位,三兄弟彼此刀剑相向。

突厥早期实行大可汗和小可汗制度,以大可汗一人加小可汗一人或数人,但是东突厥到了中后期“称汗者唯国君一人,余但称设”。所以“设”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小可汗”,在成为颉利可汗登位后,担任“设”的个个都是皇亲贵胄,是可以“开牙建府的,绝对是封疆大员,有案可查,颉利可汗时期的突厥几大“设”势力以及担任者都是记载很明确的。



第一个担任突厥小可汗的就是大哥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突厥以东方最为尊贵,是地位最高的设,按理说,处罗可汗去世后,突利应该担任大可汗,但问题是当时突厥出现了两个汗,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颉利掌握了实权毋庸置疑。为了避免出现争权夺利的局面。颉利可汗便把始毕可汗儿子突利,封到了草原东部,称为“小可汗”。意思就是思想有多远,就离我有多远。

突利“就藩”的草原东部也并不太平,属于各个部族的杂居之地,契丹、靺鞨等狠很多部落。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突利自己又摆不平。就向颉利可汗求救,而颉利可汗巴不得突利死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帮扶突利。而突利见颉利不予救助,一气之下就要投靠李世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敌人的敌人朋友,突利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道理还是明白的。但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还是要积蓄力量。



贞观三年八月初八,大唐太极宫里又来了几个薛延陀的客人。薛延陀部落久居于漠北,当时被突厥进行最残酷的压榨统治。而这次他们来到大唐,就是希望大唐出兵教训突厥,为此不仅是薛延陀,还有其他被突厥压榨的少数部族。如回纥、拔野古、仆骨、同罗等部族,一句话,我们愿意聚集在大唐羽翼之下,共同抵御突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目前李世民最重要的工作,于是李世民当即册封薛延陀部落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承认其合法地位。要知道有了大唐皇帝的承认,这可是金字招牌。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觉得时机到了,随即派出当时大唐最豪华,最伟大的全全明星阵容:可以说把一线武将都给派出去了:

并州大都督李勣为通通漠道行军总管。

妹夫柴绍华州刺史为金河道行军总管。

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

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



以上五位主将统一由兵部尚书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节制,张公瑾为副帅。实际上李靖并没有权力制约其他五路大军。最多就是相互配合。

集结大军10余万,兵分6路,对突厥实行全方位立体化围歼。但这军事计划被李靖否认,李靖认为如果按照李世民的既定方案实行合围,很有可能唐军还没出发,突厥人就已经收到风声,逃之夭夭了。李靖决定采用突厥人的拿手好戏:奇袭!以快打快!由他自己带着中路军率先实行突击。



贞观四年正月,他火速抽调3000轻骑兵,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定襄城。定襄城是东突厥在漠南的王庭所在地,颉利可汗平时就呆在这里。由于时间是深夜,颉利不知道唐军到底来了多少人。眼看人马被冲得四分五裂,颉利便认为来的是唐军主力!在无休止的内斗和灾荒加持下,颉利失去了与唐军抗争的勇气,放弃了抵抗!就这样,这场奇袭战,以唐军压倒性胜利而告终。

屋漏偏逢连夜雨。颉利准备退居漠北,等秋高马肥之时再举兵南下,报这一箭之仇。可他的运气实在是霉到家了。李靖事先预判了颉利的预判,在颉利逃往漠北的必经之路——白道埋伏了一支精兵。颉利又是措手不及,仗着马快才得以逃脱,逃到了铁山。到了九月,颉利麾下俟斤九人率三千铁骑投降李靖,受其影响,戊午,拔野古、仆骨、同罗、奚酋长一并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颉利的代表执失思力出现在了长安,要求和谈,颉利要求很简单,东突厥愿意称臣并请求举国内迁,实际上,这是颉利的缓兵之计——唐军撤了,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自己的!就这点小伎俩自然瞒不过李世民。在此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将计就计,一方面派出鸿胪寺卿唐俭前往铁山,与颉利进行谈判,暗中却密令一边又李靖彻底,完全剿灭东突厥,最好是活捉颉利。

唐俭这个人毛病不少:关系户,喝大酒,贪小便宜,滥好人。但能够登上凌烟阁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唐俭从一开始,就是负责对突厥事务的外交官。在李世民看来,谈判桌上可以政治解决,政治解决不了的不排除武力解决。所以在唐俭出使的同时,李世民特意为他配了粟特胡商出身的将军安修仁当副手,大概也是为了尽可能应对突发状况。可以说,李世民对于消灭东突厥一直志在必得。而唐俭,和李世民、李靖一样,都是这个“志在必得”中的一员。



李靖得到消息之后,随即点兵10000,每人只携带二十天口粮,采取急行军直扑突厥铁山大营。而且让苏定方带领二百敢死队直插颉利的心脏。而此时,颉利还满心以为自己的缓兵之计已经凑效,在宴请大唐外交使团。此时的唐俭就是一个“死间”。进一步来说,就是是个用完就能扔的“弃子”!万幸的是,此时天降大雾,唐俭趁两军混战之时,脱身还朝。

此役,李靖再次消灭突厥军万余人,俘虏随军家属十余万人,牲畜数十万头。同时斩杀隋室宗女、颉利的正妻义成公主,俘虏义成公主的儿子阿史那叠罗施。唯一可惜的是,颉利又跑了。但李靖知道,颉利必然逃亡漠北,碛口。



李勣在碛口守株待颉利,可惜颉利又跑了。但已经是光杆司令的颉利只能逃亡灵州,因为灵州的主人叫苏尼,是颉利的亲叔叔,颉利逃到叔叔这里安顿下来之后,对着叔叔失声痛哭,叔叔苏尼对这个侄子一阵抚慰,让侄子好好休息,但就在当晚,就把侄子捆起来送给灵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顺道自己也投了降。亲情,我呸。

至此,享国47年,历11代大汗,盛极一时的强大游牧帝国东突厥汗国消失了,距离上一次,颉利趾高气昂地兵临长安城下,仅仅过去了4年。对比后世的宋金和明清,李世民真的是的一位伟大的君主,李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统帅。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