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称得上天才的人并不少。
然而,天才与天才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是天才中的天才。
在这些人的眼里,普通的天才仅仅是见他们的门槛。
天策上将李世民,就是这样的存在。
今天,笔者将从另一位天才松赞干布的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建立了大唐帝国的李世民究竟有多恐怖。
天纵奇才:一统青藏高原的绝世明主
松赞干布,吐蕃王朝的建立者,隋大业三年出生于今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是青藏高原上的英雄,在松赞干布三岁的时候,囊日松赞统一了青藏高原。
作为囊日松赞的继承人,松赞干布从小便被父亲寄予厚望,享受整个青藏高原最顶尖的教育。
十岁时,松赞干布便熟练掌握了骑射、击剑和武术,并熟读历史英雄传说,擅长诗歌创作。
在当时的青藏高原,年少的松赞干布是无可置疑的文武天才。
然而,被冠以天才之名的松赞干布在他十三岁的时候遇到了人生的大低谷。
这一年,松赞干布的父亲被吐蕃的旧贵族谋害,在大臣的拥护下,松赞干布继位为王。
虽然继位为王,但是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在权臣的眼中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一千多年后,康熙皇帝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
相比之下,松赞干布的境遇要糟糕许多,康熙皇帝至少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太后,但松赞干布几乎等于是孤身一人和权臣争斗。
但天才就是天才,松赞干布初登王位,就以雷霆手段处死了毒害他父亲的凶手。
惩办凶手之后,松赞干布派兵收回了此前因父亲被害而脱离吐蕃控制的土地。
权臣图谋不轨时,松赞干布又果断下令诛杀权臣。
内乱既定,松赞干布下令休养生息,他要秣马厉兵,为将来的开疆拓土做准备。
三年后,松赞干布亲率大军东征西讨,所过之处无不臣服,吐蕃的疆域因此不断扩大。
在松赞干布的治理下,吐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完成了质的飞跃。
吐蕃这个政权,从一个联合部落直接蜕变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632年,整个青藏高原都臣服于松赞干布,这一年,松赞干布还未满18岁。
斩逆贼、诛权臣、平内乱、拓疆土、修内政,铸造强国,这全是松赞干布一人之功。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评价:
“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
不难看出,在众多帝王之中,松赞干布绝对配得上“天才”这个称号。
松赞干布的威德,在他死后仍然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松赞干布去世后,噶尔家族趁机掌控权势,并打算起兵造反。
可是,当松赞干布的后代,一个仅仅登基数月的新赞普下达诛杀逆臣的命令后,不可一世的噶尔家族却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逆臣之首自缢身亡,其亲族两千余人自知无法在青藏高原存活,遂逃亡大唐。
而这一切,都仰仗那个被整个吐蕃视为绝顶天才的松赞干布。
剑指中原:与大唐帝国的初次交锋
平定青藏高原后,松赞干布便将目光转向了神秘的东方大国:大唐。
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派遣使臣访问大唐,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和大唐通婚。
此时,大唐并不知晓松赞干布已经统一了青藏高原,仍旧认为所谓吐蕃不过是一个不毛之地的游牧民族。
但是,被吐蕃多次击败的吐谷浑很清楚吐蕃的实力,一旦让吐蕃和大唐成功通婚,吐谷浑就一定会被吐蕃吞并。
为了多苟延残喘一会儿,吐谷浑从中作梗,让大唐对吐蕃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最终,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同意吐蕃的通婚请求。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松赞干布立刻下令攻打吐谷浑,随后再攻打大唐。
既然不允许和平通婚,那就用刀剑打开交流的通道!
吐谷浑本是一个还算强大的政权,但是在贞观九年,战神李靖率军攻打吐谷浑,给予了吐谷浑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自此之后,吐谷浑一蹶不振,在崛起后的吐蕃面前,吐谷浑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结果,在松赞干布征讨吐谷浑时,吐谷浑屡战屡败,丢失了大量的土地。
之后,松赞干布又亲率大军攻占党项、白兰等地,兵临松州城下。
松州都督轻敌冒进,以为吐蕃不过是个落后的游牧民族,竟然开城迎战。
结果,唐军在此战中大败,松州随即被松赞干布占领。
松赞干布强大的威压,导致大量的少数民族脱离了唐朝的控制,成为吐蕃的附庸。
这一刻,唐太宗李世民才意识到吐蕃早已不是那个落后的游牧民族。
此时的吐蕃,是一头雄踞在青藏高原上的猛虎,其实力,并不比大唐差多少。
为了收复松州,挽回大唐的颜面,李世民对这一战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
李世民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为统帅,以骁将牛进达为先锋,集五万大军收复松州。
此外,李世民还任命突厥出身的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
尽管李世民派遣了五万大军,且派遣了侯君集这样能征善战的统帅,但是在李世民的心中,蛮夷就是蛮夷。
李世民曾说道:“今中国强而夷狄弱,以中国之兵数千,可击夷狄数万。”
出兵五万不是因为大唐仅有五万军队可用,而是在李世民看来,五万大军足矣。
吐蕃有二十万之多,以李世民的说法来看,五万对二十万,已经是绰绰有余。
当五万大军在侯君集的率领下进军松州时,一切都已成定局。
这时,正在松州志得意满的松赞干布还在为战胜唐军而庆祝,殊不知,接下来的一战,是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幡然醒悟:以臣子之态与大唐共创辉煌
贞观十二年,骁将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抵达松州城。
在唐军主力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牛进达向二十万吐蕃大军发起了进攻。
看到唐军来攻,松赞干布不以为意,二十万大军在手,根本不怕这支人数极少的唐军。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完全出乎松赞干布的预料。
这支唐军,和先前驻守松州城的唐军大不相同,可以说根本就是两支军队。
尤其是这支唐军的主将,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即使面对数倍于自身的军队,这位主将也是面无惧色。
在牛进达的带领下,唐军如入无人之境,二十万大军竟然被唐军的先锋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史书记载称:
“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
吐蕃军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松赞干布认为唐军不会发动夜袭。
而事实证明,松赞干布的判断是错误的,唐军不仅敢发动夜袭,而且敢以数千人攻击二十万人。
其实,松赞干布的判断并不是无端臆测,在那个时代,因为营养不良的缘故,夜盲症是很普遍的。
因此,在实际作战中,很少有军队会选择夜袭,即使真的要夜袭,也是让精锐部队去。
当然,中原王朝的发展速度比少数民族王朝的发展速度快一些,夜袭的战术也就强了不少。
在史书上,夜袭一般都是这样描述的:“裹甲衔枚,劫营如入无人之境。”
唐军的这次夜袭,和史书中的记载并无二致,吐蕃二十万大军,在这次战役中竟然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
战役结束后,松赞干布除了对唐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畏惧之外,还对唐军的先锋牛进达有了很深的敬意。
在松赞干布看来,像牛进达这样的将领,整个唐朝应该没有几个。
可惜的是,松赞干布的判断再一次出错了,牛进达并不算唐朝的名将,在他之上,还有数不清的将领。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牛进达均没有获得单独列传的资格,也就是说,在唐朝的诸多将领中,牛进达的军事天赋并没有排在前面。
不过,牛进达虽然没有单独获得单独列传的资格,但是史书关于牛进达的记载并不少,此外,牛进达在人生的后期也有不错的成就,位列三公之一。
只是,在和吐蕃作战的时候,牛进达最多算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和名将还有很大的差距。
得知这个事实之后,松赞干布的自信心再一次被踩在地上狠狠地蹂躏。
松赞干布是整个吐蕃的首领,更是率领二十万大军亲征,所到之处无不屈膝臣服。
结果,在唐朝的边境松州城,松赞干布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惨败。
在松赞干布的心中,他是将唐太宗李世民当作对手的,一个小小的唐军先锋,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这种傲慢,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此前天才的人生经历和不败的军事神话。
这次惨败,让松赞干布意识到吐蕃和唐朝的巨大差距,他也明白了,他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松赞干布确实是一个天才,可是相比于唐太宗李世民,松赞干布实在是光彩黯淡。
作为天才中的天才,李世民宛如天上的曜日,同时代根本无人能与其争辉。
对于李世民来说,松赞干布这样的天才,也仅仅是见到他的门槛。
然而,即使是松赞干布这样的天才,终其一生,也没能真正成为李世民的对手。
意识到这种巨大的差距之后,松赞干布决定以臣子的身份迎取大唐的公主。
为了不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唐太宗李世民再三思虑,最终,他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大唐初定,百姓再也经受不起战争的摧残了,如果真的和吐蕃大战,百姓必然深受其苦。
就这样,双方在经过一次碰撞后握手言和,文成公主入藏,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松赞干布为其修建布达拉宫,年年向大唐进贡,恭顺之态溢于言表。
高宗李治登基后,加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大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大唐与吐蕃的友好,史书记载称:
“尔来西北无战事,彼时唐蕃一家,不说二话。”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一蹶不振之后,吐蕃才敢对中原有觊觎之心。
在数次的征伐中,吐蕃大军多次攻破长安,完成了当年松赞干布的愿望。
数百年后,大唐和吐蕃的你争我夺,最终全部载入史册,有着血海深仇的民族,也都成为华夏一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