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秋秋
来源 |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孩子一不高兴就哭,说什么也不听;
事情不按照他的想法做,就开始生气、耍赖皮;
发脾气的时候还学会摔门了……
这些情况,你都经历过吗?
“年纪挺小,脾气倒不小”,孩子一发脾气,大人是不是都挺犯怵的?
家长也不是吃干饭的,
有训斥孩子的:“明明你做得不对,你还有脾气了?你冲谁发脾气啊?”
有恼羞成怒的:“长本事了是吧?还学会摔东西了?”
有恐吓孩子的:“再喊就到外面站着去!”
有压制孩子的:“哭什么哭,闭上嘴!”
有讲道理的,人家不听;
有冷处理不理他的,他能一直哭抽抽;
有打破对峙服个软的,但又担心孩子下次还这样,惯着孩子……
看似有很多选择项,但好像,没有一个能选的。
当个大人,也太难了。
今天就来给各位家长宽宽心,看看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01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事实上,情绪,谁都有,小孩子也不例外。
控制情绪,难啊,这一点大人小孩都一样。
你说,那我也不大吼大叫大哭大闹的啊!
那你看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少是emo了发的;看看你的购物记录,哪些是烦心了买的;捏捏身上的肉,哪块是不爽了吃的小甜食、喝的小甜水来的。
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啊!他就是没别的方式可选,有情绪只能靠发脾气(哭、喊、摔东西、摆烂)宣泄一下。
别看这些方式上不了台面,这还是进阶来的呢。
再小一些的孩子,不管开心、难过、着急、生气、害怕……只有一种发泄方式——哭。
对只会哭的小孩,家长还会费尽心力去区分,哪种哭是饿了,哪种哭是尿了,甚至哪种哭就是纯无聊了……就事论事,好采取措施,“一招制敌”。
怎么现在,对于成长了的能说话会表达的孩子,反倒只会“制止”,不深究原因了呢?
孩子发脾气,是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
在成长中,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需求无法实现,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智脑发育比情绪脑滞后,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
总结一句话:因为我有需求,但我不会表达。只有发脾气才能让你看到我。
02
看到孩子发脾气背后的需求
儿子最近拼积木,总是有零件拼不对。他嘴里哼哼唧唧的:“妈妈!我都拼不上啊!”甚至有要哭出来的苗头,眼圈都红了。
“是的,好生气啊!这小颗粒拿着都费劲呢,力气大了硌得手疼,力气小了摁不进去。本来你还想今天拼完呢,对吧?”
“没关系,妈妈那个机器猫拼了两个晚上。我气得长出一口气,还是你帮我拼的呢。”
当他生气的原因被识别,他的期望也被讲出来,他好像可以接受“拼不成”这件事了。
当然,也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能让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他还会有很多天很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匹配不到自己的期望而失望、发脾气。
不管是温和的发脾气还是一生气只会喊叫、摔门、哭闹、打滚的小孩,不过是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罢了。
03
教会孩子“好好生气”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
我们能接受正面情绪,却总是排斥、打压、忽略甚至嘲讽负面情绪,相较于抑郁、难过,愤怒、生气是更不能被接受的一种负面情绪。
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压或者消除情绪,而是该如何和情绪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大课题,很多人一辈子也搞不定。
1.允许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是ok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一直以来对发脾气都有误解,觉得
“发脾气=脾气差”,
“生气=无理取闹”。
其实,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
告诉小孩子,生气并不羞耻。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可以生朋友的气,也可以生自己的气。
发脾气就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孩子发脾气,造成情绪堆积才有害。
这跟我们对待大人发脾气的态度是一样的:
大人也可以发脾气,很正常。
只不过,大人的大脑是发育好了的,确实有更好的办法来代替发脾气。
大人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对自己发脾气常常觉得后悔、不会正确处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才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教会孩子接受小小的自己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允许孩子生气,是教会孩子好好生气的第一步。
2.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说”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准确感知自己是何种情绪的能力,也没有描述出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即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可能是羞于表达的。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情绪。
“打不到球是不是很不开心呀?我和你一样,每次尝试很多次都做不到的时候,就很难过。”
“被老师夸奖的感觉不错啊!很开心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了。”
“要上台了,你的小手冰凉,是紧张吗?”
别小看这样的一句话,既能体现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又能给孩子做示范: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语言。
儿子摆卡片摆得歪歪扭扭,会跟我说:“妈妈,我的心里很痒痒,很想跺脚或者撕东西。”
“对,这是在生气啦!你心里想摆好这些卡片,偏偏自己没做到,就会生气。”
当孩子用语言说出来时,就不会再去想跺脚、撕东西了。
日积月累,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这种情绪表达方式。
当孩子主动用语言表达情绪时,家长要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
“我不想自己去卫生间,我害怕。”
这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害怕什么呀?不用害怕。”
不要忽视孩子的表达:“就这么几步路,你自己去!”
而是帮助孩子纾解这种情绪。
可以打开所有灯,陪孩子去趟卫生间,了解孩子害怕的是什么,讲讲自己害怕时的感受,以及怎么应对。
3.除了“说”,发泄情绪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对于孩子来说,发泄情绪的方式只要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都可以尝试。
可以深呼吸,从1数到10;
可以进行一次枕头大战;
还可以画一幅画;
可以约定生气了互相抱抱对方等等。
4.沉浸一会儿也没关系,不用急于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
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
这对孩子是有益的。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做了什么就能让孩子立马好起来,可最终让孩子好起来的是他内心的感受,不是我们“快快好起来”的殷切期盼。
5.有时候,只是一个拥抱就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
不论孩子现在学没学得会“好好生气”,一定要让孩子坚信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语、一个拥抱、牵牵小手、拍拍后背,家长的态度是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爱的,这比讲道理或者表达情绪更重要一些。
请让孩子知道:
你可以悲伤、沮丧,不用时刻微笑。
哭泣不是软弱。
发脾气不是无理、不乖。
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
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
*来源: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每天中午一点半,为您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咨询预约微信号:130-7119-5923 /客服电话:186-1257-6320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