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在农村,虽然信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就是说女儿出嫁之后就是夫家的人,以后以夫家为重。换句话说,在女孩子出嫁之后,娘家与她们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倘若谁家的女儿嫁了个长相帅气、有钱有势、身份高贵的女婿,且能带发整个家族,全村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钓上“金龟婿”。



话得说回来,金龟婿不是傻子,好的物质基础、显赫的家庭背景、手中握着权柄决定了他有更高于常人的眼光,比如外在形象、五官精致、内在修养、体态优雅、气质出众,农村里农民出身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别开遗传基因不说,单说要参加劳动,食宿条件,教育资源等等,都是个问题,要钓上“金龟婿”难度可想而知。当然,难度归难,但还是有一位农民出身的人,真的钓上了一位“金龟婿”,后来还一度被人称之为民国第一老丈夫,此人便是老家的一位名人,其名叫张谋知。



张谋知,字若虚,1869年5月2日出生于江西九江东郊浔阳区的金鸡坡时家垄村,他的祖上是江西吉安人,祖辈世代农民,后来祖父一辈因为贫穷外出谋生,晚清时来到长江边上的九江,其父张贻宝是个普通的农民,娶妻子刘氏生有三子二女,老大名张谋礼,老二张谋知,老三张谋信,丈夫一直帮地主家做长工种地,妻子则照看家务和孩子,夫妻二人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劳累,一家人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



若是在寻常的年代,普通农家,在家中排行老二的张谋知将和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上个私塾,长大后开块荒地,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偏偏此时他的老家遭遇了一次百年不遇的重大涝灾,帮人家做长工种地的张贻宝没了事情干,于是夫妻调了个,丈夫在家照看孩子,妻子则城里帮人家当佣人。

今日金鸡坡



恰逢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正如李鸿章所说“数千年未来有之大变局”,水路交通便利的九江便为列强所觊觎的地方,英国的军舰开这里,强迫清政府签订所谓的租界,九江沦为外国列强对江西实施殖民的据点,于是大量的洋人涌入这里做生意、传教,还在庐山构筑了数百座风格各异的别墅,以作避暑之用,庐山,遂成为近代风云聚集之所。



此时,张谋知的母亲刘氏,在九江城里找了一个英国人家当保姆的工作,由于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十分的好,时间一长得到了这家英国人的信任,按照当时惯有的做法,顾佣的中国劳工工资暂时不提升,但其中二他子女可以照顾到教会学校读书,那里不但免费,还管吃住。要知道,那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想进去读书的地方。由于他母亲的勤劳能干,让他家沾上了这份殊荣。由于给他家读书的指标只有两人,于是,他母亲把长得身强力壮的大儿子张谋礼留在家里干农活,老二张谋知和老三张谋信,都送到教会小学读书。



老话说,读书改变命运。这话要是用来形容张家三兄弟当年的情形,倒也是十分贴切。先说因人高力气大被母亲留在家里种地的大哥张谋礼,后因目不识丁,文盲一个,终生在老家务农,生活仅能糊口,一辈子终老在乡间金鸡坡时家垄村。当然读了书也不见得有多大出息,老三张谋信读完小学后回时家垄村种田,但毕竟他喝了点墨水有点文化,早年间在哥哥张谋知的关照下,在金鸡坡码头经营油品运输,开了一间油榨坊,村里人说收入的银圆用箩筐往家里抬,成为村里的一名土豪。



通过母亲的勤劳换取读书机会的老二张谋知,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异常刻苦,成绩十分优异,早上天没亮便起来背诵单词,后来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九江教会学校南伟业大学(即今同文中学),张谋知在教会学校获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同时代大多数人所不具有的特殊背景:基督教徒的身份、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与本地外国人的熟悉度、未来不可限量的校友圈子。



不过,张谋知虽然拿到了一纸文凭,但毕竟是农民的孩子,一没有靠山二没有关系三没有启动资金,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做官,又没长辈帮助就业,更拿不出钱投资做生意,只好从事当年的冷门营造业。营造业是旧时用名,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筑行业的土木工程系,就是从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沟、修路、筑堤、挖土方开始,谁要建房子看中了地方,揽到工程后他请几个人动手干,这玩意不需要多少投资,只管工人三餐饭饱,工程完事后结算付给工人工资,甚至还拖欠,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小包工头”。一开始张谋知干了几年下来,可能碰上比较苛刻的大包工头,依然是两手空空,加上家庭条件摆在那里,名声不是太好,2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那时候可以算是大龄青年了。

张家老宅



幸好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张谋知一直坚持做这个冷门行业数年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九江在江西率先迎来第一波发展,城市规模连年扩大,建筑行业需求旺盛,尤其是庐山一带,成为了当时洋人的避暑胜地,在这周边地区大兴土木,大搞建设。由于他是本地人,又掌握一口流利的外语,方便与外国人打交道,由一名只揽业务请工人干活,榨取点剩余价值的小包工头,慢慢地搞起了买卖建材,比如石板瓦、砖、木料等,以前手下只有些卖力的普通建筑工人,后来网罗了一批木匠、泥匠、砖瓦匠,承包建筑了各种工程,办起了一个类似现在建筑公司的营造厂,赚取了他的第一桶金。



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张谋知一不作二不休,除包揽承建一些大工程外,还购买地皮兴建房子,就说如今一百来年过去了,九江一些由他承建带有西洋式元素老建筑,不少都是他的杰作,比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美孚洋行别墅,他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充分尊重了业主(洋人)的审美爱好,倾自己所学,吸入了西洋建筑营养,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他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一时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自己的家也搬到了庐山日照峰三号别墅。



张谋知的庐山日照峰3号别墅,是他自己亲自设计,此屋不算太大,楼上楼下各三间屋,楼上北、南两间屋,楼道的北边有一门下台阶后直通院子,期间有回廊式小桥,楼下的三间屋没有楼道也没有廊檐,从院子里直接分别进三间屋。院子西面则建有堆放杂物的小屋子。院子里的南、北两面,都是石头垒起来的高墙。南面墙上有门通外面窄窄的过道,往东走十多米,就到了日照峰路,环境十分幽雅。

张谋知与儿子



当年,由一位农民华丽转身成为老板的张谋知,将近三十来岁娶妻子周氏,很快就生下六子五女,六子依次名张远东、张远西、张远南、张远北、张远模、张远范。五女名叫张如意、张乐意(怡)、张满意、张德意和张安意。可谓是人丁兴旺。同时,脑子灵光的张谋知还搞起了多元化经营,先是经销“洋油”(即煤油),此前照明燃料均为传统的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植物油、蜡烛之类,价格昂贵,洋油进入后,以其价廉和更佳的照明效果,取代了其它的点灯油,销售市场迅速扩大,洋油地区总代理的他可谓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洋买办。

张[家的汽车



接着,张谋知又经营起了汽车客运业务,清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在九江市至彭家河旧驿道的基础上,拓宽整修了一条宽8米全长25华里沙石路(下图为该路照片),取名为马路,该路建成后,一开始交通依靠人力和畜力,其中马车、驴车较少,以人力车、板车和挑夫为主。张谋知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开办汽车公司为高端客户服务。便从上海买来4辆二手的美国产福特汽车,此类汽车限乘5人(含司机),虽行驶速度不快,且路途颠簸,但已比人力车快捷舒适得多,故大受外国人的欢迎。大同汽车运输所雇用职工 9 名,其中司机 4 名,修理工 2 名,售票员 3 名,用人多为张氏的本家、亲戚。运输所经营的头几年,所获利润颇丰。



不过,赚钱与风险也是并存,有一次雨天行驶时,由于当时道路狭窄,且路面为砂石垫土筑就,雨后泥泞路滑,他家的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慎翻入湖中,造成 5 人死亡(其中洋人 3 名),事后,受害者家属向汽车公司经理张谋知提出25000两白银的天价赔偿要求。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位普通工人的年薪也就三到五两白银,可见当时对他的打击力的确不小。从此之后张谋知深深地知道,有钱充其量只是土豪,还不一定守得住,要是有钱又有势力,那才发得快守得稳,培养子女、壮大家族才是长久之道。

张家的杰作



于是,张谋知把所有的子女都送入国内外名校就读,以获得光鲜的文凭和人脉圈子,为步入高等联阶层打下基础。长子张远东在12岁就被送到英国读书,后毕业于剑桥大学矿产建设工程专业,从事建筑设计。有了儿子这张剑桥文凭,张氏营造厂因此而华丽升级为集设计、施工为一体的高级别建筑公司。二儿子张远西11岁被父亲送到到莫斯科读书,后转英国上学,剑桥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毕业,后来担任过九江市长,三子张远南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参加过中国缅甸远征军,担任过炮兵团团长。四子张远北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也参加过中国缅甸远征军,后到印度经营火柴厂等生意。



同时,张谋知也深知子女的婚姻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增加社会资本和声望,还能提供利益和资源的交换渠道。长子张远东娶了原湖北省长的女儿,张远西的妻子是原九江镇守使吴金彪的女儿,张谋知的大女儿张安意嫁给了上海永安公司(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老板郭琳珊。这还不够,尤其是二小姐张乐怡钓“金龟婿”的事情,在张谋知的亲自策划下,亲自安排自己的女儿张乐怡,与民国要人宋子文的“庐山之恋”。



张乐怡,1907年出生在山明水秀的庐山,造就了她冰肌玉骨的容颜,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漂亮出众,加上家庭条件优越,就送她到上海读中学,成为上海中西女中的校花。后来又考上金陵大学,这期间近一米七的个头,身段修长,有一张雪白粉嫩的瓜子脸,眉目标致,尤其是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顾盼神飞,正值妙龄的她整个人都充满了青春活力。当然,光有外表还不行,她大学毕业后,由于生意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她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很时尚,还特别擅长交际,非常符合民国名媛的标准,父亲张谋知要求她回家来管理自己的家族企业。



1927年夏,功成名就的宋子文到庐山避暑,看到庐山不但风景优秀,而且特别凉快,就想给母亲倪桂珍在庐山盖个别墅,当地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给他推荐当地知名建筑商张谋知,于是把他召来咨询关于建设房子的情况,张谋知倾其所学,面谈了整个设想,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他介绍说:“根据庐山潮湿的特点和尊母年高的要求,别墅适宜建造在距亲人较近而又安静、优雅的地方。请宋部长参考。”经过交谈,宋子文对张谋之十分钦佩,决定委托他设计和施工,便心满意足地要离开。



张谋知何等精明,声称要设家宴招待宋子文,同时让他参观自家日照峰3号别墅的相关设施。盛情难却,还能眼见现房的相关情况,况且日后还要与张老板洽谈,便于深入交流,宋子文便答应到他家参观一下。此时的张谋知自认为是个“小老板”,部长光临自然觉得“蓬荜生辉”,接到通知后全家人都行动起来,洒扫除尘,烧香熏院,布置好房屋打扫好卫生。还让全家都打扮整齐,在大门外迎接,热情招待,极尽殷勤,设家宴招待宋子文,把全家人介绍给宋子文认识。



席间,张老板问宋子文为何看别墅之事不带夫人一起来?宋子文坦诚地回答:自己虽然年纪已经33岁了,但还是单身。闻听此言,张谋知一家表现得更加热情,特别是负责招待的女儿张乐怡,更是彬彬有礼,笑口常开,不断给宋子文斟酒夹菜,让他品尝庐山特有的山珍佳肴。张老板夫妇看在眼里,心领神会。还一边介绍起自己的女儿来。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回到自己开的“营造厂”负责管理工作,特别是相关建筑工作,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宋部长有需要可以对接。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选址建设别墅,张谋知建议宋子文游历一下庐山各景点,然后再定夺,指定熟悉环境的女儿张乐怡担任他的导游,宋子文心情异常喜悦地接受了建议。夏日的日照峰,林下的草花依然像溪流一样蔓延。可爱的花有萱草、四照花、锦带花、棠梨花、白中带紫的水马桑、黄色的金鸡菊、白色的一年蓬。可爱的昆虫有蜜蜂、蝴蝶、松褐天牛,扇翅的萤火虫,彩色的蜘蛛。喝醉了似的在花上乱窜,扰了一片清宁。一时宋子文如沐春风。



张乐怡自幼聪明伶俐,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举止更加得体。那时张乐怡二十来岁,身材高挑,风姿绰约。她待人热情大方,分寸得当,彬彬有礼,谈吐文雅,知识广博,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初次见面的宋子文,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这次庐山的游历,后来公开的宋子文日记中记述:我们在漫步中谈吐交流,她总是会心一笑,有时她说得起劲,让我就像读一本内涵丰富的庐山导游书。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此时,花前树下,山径河边,都留下了我们观赏、游玩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和谐的笑声。



尽管宋子文比张乐怡大13岁,张谋知毫不介意,说这是天赐良缘,非常欣慰,于是皆大欢喜,缔结这门亲事。后来事实证明,张谋知的眼光是非常好的,宋子文与张乐怡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心惶惶,国人思想陷入落后与进步的泥潭之中,他们历经磨难,辗转腾挪,他们两人仍旧相敬如宾,不离不弃,恩爱如初,一直白头到老,度过了漫长的四十多年,可谓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一对佳偶。



自从张谋知钓上了金龟婿,张乐怡这位出生于九江的姑娘,成为民国地位最高的豪门贵妇,可比肩于“宋氏三姐妹”,张家也因她而名扬天下,跻身豪门。张谋知家族也实现了当地土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豪门望族的华丽转身。先说他的几个儿子,大儿子成全省建筑大老板、二儿子成九江市长、三儿子成税警团长、四儿子也成军中翘楚。同时,张公馆也成为贵客盈门的江西第一豪宅。1927年起,很多到九江准备上庐山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会先到张公馆休息、用膳,甚至住宿,再乘车到莲花洞乘轿上山。我们从1927年8月24日《申报》报道,汪精卫(时任武汉民国政府主席)、谭延闿(后任民国第1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孙中山)之子等人二十一晨九点半到浔登岸,“欢迎极盛”,“后直赴张谋知宅休憩用膳”,午间“张宅似有非正式会议,拟午后或二十二晨偕赴牯岭”。



1927年8月是中国近代政治最波谲云诡的时候,张家的社会地位和张公馆的特殊之处可见一斑。在《申报》之后的另一篇报道中,还特别指出这些军政大员是在“宋子文新丈人张谋知宅休憩午餐”。1930年12月15日《东南晚报》报道,11日老蒋于“下午二时抵浔,各界代表热烈欢迎,蒋总司令下车后,乘自备汽车赴一马路张谋知公馆休息,三时乘汽车赴莲花洞。”张谋知是蒋介石大舅子的岳丈,算起辈分来还要高一级。我们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张家在当年的地位,可谓是集军政团权于一身的豪门。张乐怡婚后常与“宋氏三姐妹”共同出席各类活动,表现得优雅贤淑,颇得赞赏。



那个时期农民出身的张谋知,通过和新旧权贵、军政家庭的联姻家族得到了政治保护,社会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营造了更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利益和资源的交换。我们从他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长袍、马褂、光头、礼帽、文明棍,清癯的脸,冷冷的眼神,据当地人说,他家喝的酒是自家酿制的,连罐头也是自家制作的。无论是什么与市场上出售的东西不同,口味都是完全不同的,需要花费的不只是金钱,象征着豪门的生活,确实如此。



俗话说,盛极必衰。进入上世纪中叶,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败退,显赫一时的张家挡不住滚滚潮流,无论有多么高的地位,同“四大家族”一起,最终在大潮中被清扫出局。张谋知其家族主要成员均逃离这里,寄居外国,被时代淘汰的张谋知居于香港九龙,死后葬于此地,他的墓碑上刻着十字架,正中写的是“江西九江张公谋知墓”。虽然显赫的张家没落了,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当年钓上金龟婿往事依然在老家口口相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