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梯面镇西坑村,一所外观漂亮、设计雅致,游泳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乡村民宿与四周的翠竹、绿树、青山、楼房、农田、菜地和谐相融,又流淌出独有的时尚感。这是近年该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模式,引进市场主体盘活旧校舍,打造“平急两用”精品民宿,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所呈现的生动实践。


作为广州北部的生态镇,也是花都区唯一一个山区镇,梯面森林占总面积83.5%,山区丘陵占总面积70%,民房主要散布于山坡或山谷平缓地带。由于表土为花岗岩风化残坡积土、风化花岗岩等,上世纪80年代,开挖矿山发展经济,以及城镇建设、农民削坡建房等,导致镇内较多边坡因强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且镇内建设用地稀缺、财政基础薄弱、应急庇护设施不完善,汛期往往需要大规模异地转移安置临灾群众。

“为了破解该难题,梯面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原有资源,着力盘活闲置小学旧校舍,通过招引市场主体打造高端民宿,既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又作为应急庇护场所实现“平急”顺畅转换,完善民生服务设施,为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思想破冰” 从大包大揽向市场投入转变

梯面地处山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可同时安置数千人的住宿场所,每逢恶劣灾害性天气需转移群众时,只能临时安置到村委会或城区的大型酒店,村委会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酒店安置需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运力,因而建设“平急两用”应急设施尤为迫切。

“为积极响应国家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部署,我们从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发,转变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思维,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民宿、酒店,植入应急保障服务功能。”梯面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较好地克服了建设用地少、财政资金投入难的问题,完善了应急庇护场所,而且通过市场化运作壮大民宿产业。“平”时用作民宿、旅游、康养等功能,满足游客高品质休闲需求,“急”时转换为应急庇护场所安置受灾群众,一举两得。

突出“行动破题” 从闲置物业向高端民宿转变

21世纪初,因教育资源整合,梯面镇内的西坑小学、红山小学、横坑小学等村级小学实施撤并,校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2023年第四届南方民宿大会暨花都区民宿推介大会上,梯面镇西坑小学改造民宿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将旧校舍改造成为“蝶舍”民宿,位于王子山脚下,毗邻清远长隆、蝴蝶谷生态研学旅游区、岭南艾谷等景区。企业在设计之处按照可容纳300人应急空间的标准,床铺采用榻榻米式设计便于挪动,储物间存放应急生活用品,140吨游泳池同时也作为消防应急取水点。


旧校舍改造前


改造成民宿后

该民宿已于2024年7月全面运营,截至10月底已接待旅客近700人次。“我们还通过政府牵桥搭线、联动发展,引导‘蝶舍’民宿与周边旅游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融合发展提高旅客消费体验,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校舍的租赁也为所在村集体每年增加近8万元租金收入。”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机制破障” 从拒绝排斥向积极配合转变

为了实现快速、顺畅的“平急”转换,梯面镇建立了《梯面镇民宿应急避护场所启动工作方案》《梯面镇民宿应急避护场所管理小组名单及职责》《梯面镇西坑村西坑小学民宿改造项目的应急预案》等机制,构建起统一指挥、专常兼备的应急指挥体系。


“平时”客房状态


“急时”庇护状态

“蝶舍”民宿“平”时由企业正常经营,并负责应急设施的管理,定期检测、维护保养、性能评价、安全隐患排查等,政府定期组织民宿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服务保障水平。过去,由于应急庇护场所环境简陋、设施不完善,“打地铺”、缺空调等成为群众临灾转移时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如今,经过改造而成的“蝶舍”民宿如同度假酒店,相关生活设施设备配套齐全。舒适的环境,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临灾转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今年汛期期间,“蝶舍”民宿妥善安置了10多名受灾群众,实现“平急”有效转换。

梯面镇表示,未来,将继续巩固深化创新模式的成果运用,盘活辖区内闲置资源,导入公共服务设施、文旅项目、民宿产业等,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筑牢支撑。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文:姚日文 陈琳 通讯员:苏志学

编辑:黄柱

复核:王淼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内容推荐

“花都发布视频号”内容推荐


“百千万工程”系列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