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7岁了,还能干什么?”朱元璋眼皮都没抬,冷声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叛主,你难道不也是吗?”
刘邦有萧何,朱元璋有李善长。
李善长于朱元璋的团队里,差不多是智囊与后勤。其作用看似不如他人,然于关键时刻,却常能为朱元璋安定军队、收揽人心。
初次见面时,两人就相谈甚欢,他更是用刘邦的故事来指点朱元璋,要知人善任,不要乱杀人。




从朱元璋后来的追随者来看,他确实知人善任,而且在大业未成之际,还没有暴露自己凶性多疑的一面,对待百姓同样很不错。
之后,李善长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里面,出谋献策,安排军中物资,要知道物资这方面对军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李善长能主管后勤供应,足以见得朱元璋对其的信任。
李善长就像是个调解者,每当朱元璋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李善长化身和事佬帮朱元璋解决麻烦,就连来投奔朱元璋的人都要他先考察一番才会带去见朱元璋。
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当年朱元璋还没有自己混出头,跟着郭子兴干,结果却因为流言蜚语导致对方对他不信任,对方还想将李善长给要到自己这边来,但李善长却拒绝了对方的招揽,一心跟着朱元璋。
从前期来看,李善长确实是朱元璋的好搭档,但是等到朱元璋成为皇帝,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后,李善长在他的赏赐和看重下渐渐失了从前的分寸。
李善长本来就不是个过于谨小慎微,待人友善的人,在当官之后,若是朝廷中有人冒犯得罪他,李善长就会直接上奏让朱元璋黜免这些人。
之后,李善长变得更加骄纵狂妄,虽然他不敢在朱元璋面前摆架子,但是朱元璋已经对他产生不喜,不过因之前的功劳,一直容忍着他,在李善长辞官后,朱元璋更是给了他超多的赏赐,还将公主嫁给了他儿子。




然而在朱元璋生病的时候,李善长连个慰问都没有,就连驸马都没有过来,这事实在是让朱元璋寒心,老朱一不高兴,那底下人就要遭殃,李善长被削了年禄。
不过这还能在朱元璋的容忍范围,但后来李善长在朝中门派众多,哪怕他不在朝中,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和他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
其中有个人最为特殊,那就是胡惟庸,此人最后被朱元璋以谋反罪给斩了,但牵连之人众多,其中李善长就在其中。
胡惟庸是李善长所荐之人,且二者为同乡,更兼姻亲关系。后有人举报胡惟庸在谋划谋反前,就曾多次去劝说李善长跟着自己干,虽然李善长没有同意,但是他知情不报。
李善长没有想到,自己都77岁了,最后还能卷入谋反案里面,他想要向朱元璋求情诉苦,但是此时的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年需要他辅佐的年轻人。
在朱元璋心中,老朱家的江山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其他人染指,而胡惟庸李善长一派的官员势力越来越大,让他心中极其不安。
当时太子朱标还在世,但朱标性格比他老子温和,朱元璋很怕儿子压不住这些滑不溜秋的家伙,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统通给斩了,于是李善长一家七十多人全部被杀。
要说李善长真的有参加谋反的不轨之心,必须要被杀死,那也不见得,因为在他死去的次年,就有个郎中上奏直接明了的点出李善长的地位已经达到最高,家族里面的荣耀也是顶峰,若是有不轨之心,帮胡惟庸谋反,之后得到的赏赐难不成还能比现在还高吗。
当年的有功之臣尚且如此,只会让其他人人心惶惶,到时候国家都要分崩离析,希望朱元璋能以此为将来的教训。
朱元璋阅完奏章,竟未多说什么,足见其心中知道对方所言极是,但他绝无可能承认自己做得不对。
并且有关胡惟庸是否真的想要谋反,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朱元璋确实是想要将其给铲除,这是错不了的,只能说在这种背景下,按照李善长的性格,不管怎么选择都难以安度晚年,即使这次没被牵连,未来也说不定。
参考来源:
他陪了朱元璋最久,见面就“大悦”,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为啥?北晚在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