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简介:

《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由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狂草书法作品,该作写在一张长为11.72米的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各有影印本行世。

该作书写的内容为南朝大臣周兴嗣创作的《千字文》。作品在保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写得很迅疾威猛,气势浩荡,一泻千里,有“舍我其谁”之势 。全篇虽为长卷,却笔跃气振,跳动不息,毫无倦笔。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艺术鉴赏:

点画

《草书千字文》由于创作于描金云龙纸上,纸面光洁,笔墨渗透缓慢,因此通篇尖刻锐利的笔画居多,含蓄钝拙的笔画偏少。该作在用笔上极尽奔放驰骋之致,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互相间交叉很有旋律,具有自然的、富于音乐感的气度。

结体

《草书千字文》的结字大小错落,字势或稳重或鼓侧,意态生动。该作是从怀素取法的,笔力丝毫不弱,筋力十足。赵佶将怀素的那种绵延之势运用得自由自在,尤其是对于圆转的运用,精熟至极,每个字都形成一种包围之势,结构空间充满坚韧的弹性。但是有些字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显得笔法雷同,有所美中不足。从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难分伯仲。

线条

《草书千字文》用笔以中锋细线条为主,线条虽细但很有力度和弹性 。在纵向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赵佶对于长线条的使用也是很恰当的,如文中“号”“帝”“也”等字末笔的遥遥下垂,不仅调节了空间比例, 使之疏朗、跌宕灵动,充满高情远致,同时也起到了导气融通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更加气脉贯通。

章法

《草书千字文》的章法布白也具特色。行与行之间的留白、穿插、争让颇含机巧,如“弗离”二字末笔与首笔的穿插,“廉”的撇笔向左争而“性”字躲让,“离”与“颠”空间留白大胆等等。通篇没有强行填塞之处,而是随形造势,依势布形,一应自然地抒放敛拢。此帖可取法之处甚多。或取其用笔的瘦韧,或取其字形的多变,或求其章法的巧妙。

意境

《草书千字文》在保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写得很迅疾威猛,汪洋恣肆,神通六合,气势浩荡,一泻千里,有“舍我其谁”之势。在气象上神满气足,全篇浩浩荡荡,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强烈地吸引着欣赏者的目光。总揽该作的全篇,虽为长卷,却笔跃气振,跳动不息,毫无倦笔 [3]。在这样一幅作品面前,观赏者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风流天子的得意及张狂,整幅作品比例相宜,疏朗灵动,气脉贯通,章法得当,让人叹为观止 ,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