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这是一名以色列学者做出的预言,在quora上有这么一个问题:犹太人和美国人为何如此亲密?有一条已被删除的回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错了,现在的美国人就像千年前的欧洲人一样讨厌犹太人”

不过根据犹太人的过往,这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自公元前588年以来,犹太民族为统治主体的国家不复存在。

他们从圣地迦南被迫迁徙出去,踏上了超过两千年的漫长漂泊史,在这一阶段,这支聪明的民族重视教育、经商以及晋升自己的地位。

等待时机成熟后,贪婪的这支民族多次试图鸠夺鹊巢,重建属于自己的国度,在波斯、马其顿还有罗马,犹太人多次通过政变取得过一定程度的自治。

可最终在统治者的无情镇压下,犹太人集落被强制拆散,他们的境遇愈加悲惨,由于这样的过往,到了中世纪,犹太人饱受排挤、欺凌乃至屠杀。

或许犹太人只要放下自己的信仰和习俗,他们就能被接纳、被认可,但他们宁可默默忍耐或者隐姓埋名、不愿更旗易帜。

激励他们的是是远在天边的耶路撒冷,尽管那片土地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人新的乐园,转机在19-20世纪到来。

新兴的美利坚共和国,向所有怀揣梦想和财富的人招手,大批西方世界的失败者和受害者不远万里乘船而来,犹太人自然包含其中。

这些敏锐的开拓者意识到,这个国家将成为世界新兴的领导者,而在这移民国家他们不用担心被人歧视。

在此后100年间,犹太人群体暴涨了将近1000倍,后世大名鼎鼎的高盛、贝莱德集团正是在那段时间创办,一部分的犹太人逐渐成为美国的顶流。

传统的西方文学一直把都将犹太人当作批判对象,比如在《雾都孤儿》及《威尼斯商人》的笔下,犹太人扮演贪婪而吝啬的富商。

但到了20世纪《雨王亨德森》和《天生的运动员》的书里,他们既有底层拼搏的劳动人民也有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探索者。

他们的历程与美国精神相契合,标志着犹太人从上而下都融入到了美国文化中去,因此美国也成为了他们最理想的庇护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典和苏联庇护了数百万的犹太人群众,然而在美国的精英们有了更长远的计划。

锡安复国主义不能永远只是一个梦想,自1929年罗斯福崛起,在商界已经有了一定号召力的犹太人如愿地进入了美国政治体系中去。

随着二战的胜利,犹太人利用世人对他们广大已逝同胞的同情,进一步地扩大了自己在西方世界的话语权。

而很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摆脱“殖民”的风潮,英美等国希望在上面插一颗钉子保持自己的威慑力。

1948年,以色列根据贝尔福宣言正式宣告成立,到今天上百万的犹太人依旧留在美国,美国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想,你们的复国在我们的帮助下成功了。

要是表示感谢的话你们为何不回到你们的国家去呢?这就是犹太人与美国人的的第一个矛盾,但还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以色列的成立毕竟是站着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的,很多阿拉伯国家无论从信仰分歧还是现实威胁上都极度敌视着以色列。

为了让这个好不容易复国成功的国家长治久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好一直是自己的盟友。

无论是昨天的拜登,还是明天的特朗普,都对以色列伸出友好乃至有些屈膝的手,有些爱国志士见此自是不忍,感叹这不是我们的利益。

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作为移民大国的美国,贫富差距日渐加大,当街上的流浪汉或上班族辛勤开始一天生活之余,看到隔壁的富人社区还在没日没夜地聚会狂欢,他们很难心平气和。

有一种说法,2%的犹太裔住着美国50%的高档社区,不管这是传闻或还是现实,人的嫉恨之情才是最真实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