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院院长、国家注册一级书画鉴定师-汤发周先生说根据书画作品的上款进行鉴定真伪,也是辅助依据之一。张大千的书画作品中带上款的很多,可根据他与某上款之人的交往情况和某上款之人的生卒、字号及作画时间、地点等联系起来推断真伪。因张大千在交往方面非常广泛,故带上款的作品有许多,为了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与张大千交往的人士都是哪些人,这些人何时与张大千开始有交往以及这些人的生年、卒年、字号等。因出于对上款之人的尊敬,无论是赠画还是卖画,上款只写字与号,而不写姓与名。
张大千于1944年作《罗浮山宝积寺图》,该图上款为“仙阁”,仙阁即是萧振瀛的字。萧氏早年混迹东北军政界,后投西北军石友三。曾任西安市长、二十九军总参议、天津市长,1936年离职出国。抗战期间转向商业活动,开设大同银行。1947年死于北平。当得知仙阁就是萧振瀛后,也就知道了萧氏的卒年,证明张大千在作《罗浮山宝积寺图》时,萧振瀛尚健在,该图上款处无破绽。张大千于1943年作《青灯课子图》,该图上款为“禹勤”,禹勤即是范振绪的字。张大千为表示对范振绪的尊敬,亦称禹丈。他在1941年到敦煌途经武威时结识的范振绪。范振绪于1903年与沈钧儒同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1950年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等。擅长山水画、书法,并喜好诗词。当范振绪向张大千谈及童年往事时,说到全靠慈母促兄弟三人苦读,他们才获得今天的成就,张大千听后深为感动,于是精心绘制了彩墨人物手卷《青灯课子图》相赠。并在图中题道:“癸未(1943年)孟秋,应禹勤道丈命,谨写太夫人课子图,并赋求正。蜀郡后学张爰。”此图的真伪单从作画时间与上款之人的交往情况看无任何破绽
▲张大千作品《秋林高士图》·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张大千与吴湖帆、溥心畬、叶恭绰合作《秋林高士图》(图一四),张大千题:“丹兄命画,弟爰。”吴湖帆题:“戊子(1948年)夏日,为丹林兄写石坡于海上红树室。吴湖帆。”由此可知该年张大千五十岁。溥心畬题:“落叶无青地,闲身著白衣。丹林先生正。溥儒补秋林并题。”叶恭绰题:“梦影莆莆照独寻,难将妙笔写寒林,恐凭一寄秋心。空谷幽居宁避俗,长空孤唱有遗音,霜筠雪竹自成阴。遐翁补竹并题,时年七十有七。”
▲张大千作品《秋林高士图》局部·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秋林高士图》中上款“丹林”即陆丹林。陆丹林(1897-1972)别署自在,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生于广州,侨居上海。虽习法政,但喜书画,尤喜与美术界人士往还。擅长美术评论,书法亦极老练。通过吴湖帆的题跋,还可知道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叶恭绰四人是在陆丹林的红树室完成的《秋林高士图》,陆丹林还在该图右下角钤盖“红树室藏”印。据载,陆丹林收藏张大千的书画作品达百余幅。《秋林高士图》的四位作者均与陆丹林有交往,并且四人题字和作画风格均无破绽。另外,该图还有沈尹默、冒广生、向迪琮、黄葆戌等人的题跋,均可从一个侧面证明该图的真实性。、
▲张大千作品《执扇仕女图》·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张大千于1939年作《执扇仕女图》(图一五),图中题有:“此纸初为丽圃何丈写,以风带太滞,遂弃置之。君璧来山中,从败麓中搜得,强予补成。君璧与予十年故交,谊同骨肉,乃不肯为予藏拙,殊非爱友之道,质之君璧,君璧将何辞焉?己卯(1939年)正月,青城,张大千。”该图中上款“君璧”即黄君璧。黄君璧(1898-1991)为广东南海人,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走兽。为我国近代著名画家,晚年在中国台湾与张大千、溥心畬有“三杰”之称。张大千与黄君璧交往数十年,情谊深厚。在张大千四十一岁作《执扇仕女图》时就题道:“与予十年故交,谊同骨肉”,正因如此黄君璧才“从败簏中搜得,强予补成”,也正因如此张大千才诙谐地题道:“乃不肯为予藏拙,殊非爱友之道,质之君璧,君璧将何辞焉?”应该说该图的上款没有任何问题,另外张大千的长题和仕女线条等均无问题,当属真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