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藏友大家好,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先生曾听他师叔齐白石四子-齐良迟这样说道:白石老人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篆刻艺术的蒙师,在父亲身边我品味了这两种感情,也正是这种感情萦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与怀念。我时常把这些印章拿出来,细细揣摸,研究刀法,猜想刻印文时父亲在想些什么。
▲齐白石篆刻作品《故乡无此好天恩》·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我刻的一些石章,不少是表达我的心境的。由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断,每当我看到远山的白云,便感到我父母就在那白云下面,我刻了一方石章“望西山白云痛怀亲人”,但这方石章极少用,同我另一方“梦境辛酸”印章一样,用到画上送给别人,总不会合别人的心境。一九八四年,为“文化大革命”中抄走白石老人珍品一事,一愤而刻“还我手泽”,为寻回父亲的字画印章奔波。的确,刻章同作画一样,它寄托了我对艺术的追求,也寄托了我的思想感情。
▲齐白石作品《归梦看池鱼》·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父亲用的篆刻刀子有好多,这样用时方便,刻钝一把就换一把。他每次总是攒上一大把用钝的刻刀叫我送到打磨厂张顺兴刀剪铺去磨。有一次,张掌柜把磨好的刻刀送来,父亲一看便要给他磨刻刀钱,张掌柜说,这次我不要钱了,算我奉送老先生吧。父亲一听便明白他的意思,说,那我画张画儿送你吧!谁都知道,那一张画的钱,可比磨刀钱多多了。
▲齐白石作品《梨花小院思春》·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父亲的刻刀让别人磨,印油却常常自己制作。制作印油需要蓖麻油、朱砂、艾绒等东西。朱砂是从街上买来的。蓖麻油呢,父亲在院门上常年挂着好几个粗釉子的瓷壶这里面装着的都是陈年的蓖麻油。这油一挂就是十年,二十年,随着年深月久,油便由稀到稠,颜色由浅变深。这种经过老化了的蓖麻油,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也增强了,所以这油放的时间越久越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