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冯德莱恩,有毒”,瑞士德语媒体《世界周刊》(Die Weltwoche)4月26日给出了如此评价。
这家媒体4月26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无论是外交还是内部政策,欧盟高级官员越来越意识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毒性”,她并不具备政治和外交才干,人们希望她能够辞职。欧盟官员们认为,冯德莱恩的离任能够解决欧盟不少问题,其中包括与中国的持续对抗。
报道说,欧盟的对外政策显然处于危机之中,冯德莱恩正沦为众矢之的。西面,欧盟与美国爆发贸易争端;而在东面,乌克兰冲突久拖未决,欧盟与俄罗斯的紧张对峙不断加剧,而且(对俄)制裁本身也是贸易战的一种形式。
与此同时,欧盟还与中国持续上演着并不令人振奋的实力较量。
对外政策尚且如此,内部矛盾更是触目惊心。报道指出,欧盟成员国的内部分歧不断加深,持续打压坚持主权和民主参与权的匈牙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脱离了反特朗普阵营,转而与白宫套近乎。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欧盟症结就体现在‘上梁’冯德莱恩的身上。”报道写道,当特朗普提出“协议”,冯德莱恩必会以“拒绝”。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中,欧盟正自断臂膀。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
这种困局其实早有先兆:冯德莱恩曾公开插手美国大选,坚定站队拜登阵营,这种政治越界行为已造成持续性后果,说明冯德莱恩并不具备外交手腕以及治国理政的风范。
经济层面同样不容乐观:自我强化的反特朗普立场显然无益于解决贸易争端。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盟“民主”机制持续弱化,欧盟外交官甚至公然威胁要剥夺匈牙利的投票权。
人们不会忘记冯德莱恩在疫情期间的暗箱操作:秘密通讯、拒绝公开幕后交易。种种行为持续侵蚀着欧盟的透明度。
简言之,欧盟正陷入令人遗憾的糟糕境地。若在正常国家体制下,领导层是否适任必将引发全民讨论。尽管欧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但外交界已开始流传重要信号:越来越多欧盟高级官员认为冯德莱恩是“有毒”的存在,她的辞职或许能解开很多死结。
报道最后称,欧盟领导层更迭至少能为欧洲政治带来新机遇,使其在东西方关系上重拾多元开放姿态。
冯德莱恩去年7月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
早在特朗普上任前,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令欧盟官员们担忧的是,他们拿不准特朗普愿意与欧洲的哪些人打交道,而冯德莱恩是“首先被排除”的人之一。因为冯德莱恩被认为是一名著名的“对华鹰派”,过去四年与拜登团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多个消息来源均质疑她能否会与特朗普关系融洽。
在特朗普急于实现俄乌和谈之际,冯德莱恩主导欧盟加大援乌力度,可谓与白宫“唱反调”。
美媒分析认为,欧盟经济正陷入困境、停滞不前,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与其两个最大贸易伙伴陷入争斗。现在,一个难题摆在欧盟面前:若对华“冷贸易战”的同时,陷入对美“热贸易战”,欧盟吃得消吗?
特朗普讲话画面
4月1日,冯德莱恩曾就关税政策向美国放狠话,誓言将对美国“对等关税”实施“强有力的报复”,包括打击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等服务业出口,同时欧盟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
冯德莱恩在15日发表的德国《时代周报》采访中表示,“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已不复存在。”当被问及美国是朋友、曾经的朋友还是对手时,冯德莱恩承认两国关系“很复杂”。
在对华关系上,冯德莱恩“两面性”暴露无遗。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以来,曾多次挥舞人权大棒,干涉中国内政,有着“欧洲最著名对华鹰派”之称的冯德莱恩对华口风出现变化,她2月呼吁中欧“建设性接触”,称双方“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她也没有放弃那套“产能过剩”的论调,并称担心中美贸易争端会导致中国商品重新涌向欧洲。
有一些欧盟资深人士认为,冯德莱恩对美强硬表态虚有其表,毕竟欧洲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选择有限。还有人称,冯德莱恩等欧盟官员近期发表的言论,是为了争取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同时为了提醒华盛顿,欧洲还有其他选择。
延伸阅读
日前有消息称,美国特朗普政府妄图以关税手段胁迫他国限制对华经贸合作。据欧洲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欧盟方面回应表示,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尽管出现了最新事态发展,但欧盟对华政策仍将“保持不变”,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报道称,当天被问及相关问题时,欧盟委员会副发言人阿里安娜·波德斯塔表示,欧盟与美国的谈判和与中国的关系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波德斯塔称:“我们正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这是双方之间的谈判,双方正讨论如何才能双赢。”
“这与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不同,”波德斯塔强调,尽管出现了最新事态发展,但欧盟对华政策仍然“保持不变”,即基于“去风险化,而非脱钩”的政策。
当被问及中国议题在欧盟与美国的谈判中是否“不在考虑范围内”时,波德斯塔回答称,对欧盟来说,唯一的红线是欧盟公民的“安全和福祉”,而“剩下的事情还有待讨论”。
另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消息,同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向该网站表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颠覆全球市场后,各国已准备好与欧洲“可靠的”贸易伙伴合作。
“在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全球环境中,各国正在排队与我们合作,”冯德莱恩如此告诉Politico EU。据称,最近几周,她与冰岛、新西兰、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和阿联酋的领导人进行了交谈,这些国家正在寻找“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
冯德莱恩补充道,全球秩序“正在发生比冷战结束以来任何时候都更为深刻的变化”。
冯德莱恩近日就美欧谈判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据介绍,所谓“去风险化”,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其首个任期内率先提出的对华战略。当时,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官员主张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并赢得美国拜登政府的赞扬。中方对此已表明态度,敦促欧盟遵守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全球高举关税大棒,欧盟也未能幸免。
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了所谓“对等关税”,对欧盟税率为20%。一周后,随着金融市场崩溃,特朗普在维持10%的基准税率的基础上暂停了关税90天。此外,欧盟还面临美国25%的钢铁、铝和汽车关税。
随后,欧盟加紧与美国展开谈判,但时至今日,未取得明显进展。彭博社日前援引消息称,欧盟正在拟定一项提案,计划对部分输美商品实施出口限制,作为对特朗普挑起大规模贸易战的潜在报复手段。
与此同时,冯德莱恩在最近几周的讲话中,对华采取更为合作的语气。中国与欧盟近来互动频繁,一连串的高层互访、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视频通话引起关注。有欧盟官员表示,欧盟“不会投入中国的怀抱”,但“如果现在不把我们的市场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筹码,那我们就是傻瓜”。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3年,美国是欧盟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价值5019亿欧元),其次是中国(2235亿欧元)。同时,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商品份额最大(5162亿欧元),其次是美国(3467亿欧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政府与欧盟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渐行渐远后,不少人认为,这将为改善欧盟与中国关系提供一个机会。但截至目前,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依旧别扭。此前,一些欧盟成员国竟担忧起了“中国”,声称大量中国进口产品将涌入欧盟市场并冲击欧盟企业。
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特朗普被问及拉美是否应该与中国“脱钩”时竟声称:“也许,是的,也许他们应该这么做。”
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21日回应指出,近期,美国打着所谓“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同时又胁迫各方与其开启所谓“对等关税”谈判。这是打着“对等”的幌子,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发言人称,中方尊重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其与美方的经贸分歧。中方认为,各方在“对等关税”问题上应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应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捍卫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
发言人强调,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贸易一旦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团结协调,携手应对,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