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迪迎来历史性胜利)
当地时间2月8日,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计票结果显示,在首都辖区德里举行的新一届地方议会选举中,印度总理莫迪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大获全胜,时隔27年重新掌权。尽管这是一场地方选举,却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莫迪在印人党获胜后挥手示意
时隔27年
此次选举吸引超过60%德里选民投票。官方计票结果显示,在德里议会70个席位中,印人党拿下48席,远高于获胜所需的半数门槛(35席)。已在当地主政约十年的平民党仅获22席,国家层面的主要反对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又一次颗粒无收。这一结果总体符合外界预期。
相比之下,在五年前举行的上一届选举中,平民党赢得62席,印人党仅获8席。
“发展必胜,善治必胜。我向德里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致敬,感谢他们赋予这一历史性的重要使命。”莫迪在社交平台上说,印人党将“不遗余力”发展德里。
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称,在莫迪领导下,印人党将致力于把印度首都打造成“世界第一”。
在印人党位于首都的总部外,大批支持者挥舞着该党旗帜和莫迪的海报,庆祝胜利。
印人党就此结束德里约十年来的“平民党时代”。平民党创始人、领导人凯杰里瓦尔说,他和平民党“谦卑地接受”民意,祝贺印人党获胜,期待印人党兑现竞选承诺,不要辜负选民期望。
凯杰里瓦尔还说,过去10年,平民党在德里的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接下来,平民党将扮演“建设性反对派的角色”。
大约十年来,平民党凭借福利政策和反腐败运动赢得德里民众支持。凯杰里瓦尔是德里前首席部长、反对派重要人物、莫迪的对手之一。
在平民党主政之前,德里主要是国大党的天下。在1998年举行的德里地方议会选举中,印人党被国大党赶下台。
接连出招
此次选举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德里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一来,德里人口众多,达上千万。二来,德里是印度首都辖区,直属印度联邦政府,包含首都新德里市,是印度议会和政府大楼所在地,可谓“政治中心”。
图为印度首都的国王大道(资料图)
鉴于此,有评论称,此次选举对印人党和平民党来说都是一场声望之战,风险颇高。同时,围绕谁来管理首都辖区的政治斗争已成为印度政治的缩影,印人党此次获胜具有象征意义和战略意义。
德里也有着特殊的治理体系——与公共秩序、警察和土地有关的关键决策由国家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官(lieutenant governor)作出,地方议会则处理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事务。当国家政府和地方议会分别由敌对政党管理时,经常出现分歧。
在此次竞选过程中,印人党抓住这一矛盾,强调“双引擎治理”,即印人党同时主政国家和德里,将更为顺畅、稳定。
印人党还使出其他招数。其一,不吝投入竞选资源,总理莫迪和内政部长沙阿亲自助攻,发出“改变”呼声。
其二,印人党和平民党均提出改善公立学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向贫困妇女发放津贴等主张,双方都试图展现慷慨姿态。而印人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层面的实力提供有力保障。不过,人们普遍关心的空气污染危机并未得到太多关注。
其三,印人党有的放矢,在选举前不久向印度议会提交一份年度预算,重点是通过减税来吸引工薪中产阶层——德里的重要票仓。
与此同时,平民党近年来面临挑战。比如,在德里执政约十年后,平民党的吸引力已经减弱,尤其是在中产阶层中。
又比如,去年3月,凯杰里瓦尔因一项地方酒类销售政策触发反腐调查,被印度中央执法局逮捕。平民党及其支持者指认,此举是印度政府在当年中旬议会选举前打压反对派。当时,这一事件还引起美国国务院关注,甚至导致美印关系发生摩擦。凯杰里瓦尔后来获得保释。
站稳脚跟
此次选举结果带来的影响广泛。
对印人党来说,拿下德里不仅代表着选举成功,还标志着该党攻克难关,时隔27年在印度首都重新站稳脚跟。
此言有两个背景。一是近年来,在莫迪领导下,印人党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的主张在印度多地扩大影响力,但一直未能赢得德里民众的心。二是印人党去年中旬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的表现低于预期。此后,印人党在印度北部和西部的两场地方选举中相继收复一些失地,最新胜利巩固提振了该党重新焕发的政治势头。
对莫迪个人来说,赢得“德里之战”有望加强他在印度选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尤其考虑到他在去年中旬大选后开启历史性的第三任期。在本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时,莫迪也将更有底气。
莫迪本周将与特朗普会面
同时,随着印人党以明显优势进入下一个选举周期,输掉“德里之战”或使平民党的处境雪上加霜,并对反对党阵营造成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