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美军高官们纷纷对中国的六代机进行表态。
综合Breaking Defense和“战区”网站(TWZ)1月13号报道,美国空军即将离任的采购主管安德鲁·亨特承认,中美陷入了一场争夺下一代空中力量的竞赛中,他认为中国的六代机很可能相比美国NGAD更早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
采购主管安德鲁·亨特仍然相信美国最终部署的飞机将超越中国正在开发的任何飞机。他表示,美军对于中国六代机“早有情报”,中国人的步伐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不够令人震惊。
除了亨特,在中国两款六代机首飞后,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1月13日在智库会议上也表示,被他暂停的NGAD有人战斗机计划是有可能恢复的,但需额外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完成整个美国六代机项目所需的金额非常惊人,预计高达200亿美元。而NGAD交由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做出最终决策。
一种NGAD的设想图
美空军部长肯德尔在CSIS上接受采访 CSIS官网
安德鲁·亨特在五角大楼接受采访时告诉Breaking Defense:“中国人可以先发制人”。
他表示,当美国空军在假期期间看到至少两架新的飞机在航空界引发冲击波时,美国空军并不一定感到惊讶。他说:“公平地说,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在做什么。因此,并不是所有公开的事情都令人震惊。但话虽如此,他们的步伐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他认为中国的六代机很可能相比美国NGAD更早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美国空军的“技术优势是有意义的,我们的系统正在生产更好的材料”,即使它们可能并不总是像期望的那样迅速结出果实。
这位采购主管这样说:“因此,中国六代机在某些事情上的日期,比如IOC,很可能会超过我们。我认为我们最终会有更好的能力,但我们肯定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除了采购部门以外,即将离任的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再次回应了六代机。他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公开讲话中证实,NGAD项目将需要200多亿美元才能在目前的轨迹上完成飞机的研发,而且“我们确实需要首先为其他优先事项提供资金”。
肯德尔表示,被他暂停的NGAD有人战斗机计划是有可能恢复的,但需额外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有两件事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平台。一个是预算……在我们目前的预算水平下,很难想象我们如何负担得起这个平台。另外一个是研发我们还需要200多亿美元用于研发,然后我们不得不……开始以比F-35贵几倍的价格购买飞机,而我们只有少量购买才能负担得起。”
除了价格和预算以外,肯德尔继续就“NGAD是什么”发表态度。肯德尔说,目前NGAD平台作为F-22有人驾驶替代品的替代方案可以采取几种形式,包括“类似于F-35”的一种多用途飞机,这种飞机将更便宜,主要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僚机机队提供支援,“协同作战无人机”(CCA)。此外,肯德尔表示,该服务可以更多地依赖远程打击能力,尽管他指出这是空军无论如何都可以追求的东西。
迄今为止,美国空军在NGAD战斗机项目上已经花费了多少尚不清楚。正式研发从2023年开始进行。美国国防部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分别申请2.76亿美元和8.15亿美元,用于降低风险和其他开发工作。而在这两年,NGAD的总预算申请分别是19亿美元和27亿美元。与之相对的,F-22项目的总成本约为700亿美元,其中约300亿美元用于最初的非经常性研发。
但对于NGAD的命运,肯德尔还是寄托给了下一届政府,他说:“为了保持工业基础的发展,让正确的概念和正确的能力组合进入空军,并尽可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有几个非常合理的选择摆在桌面上,下一届政府将不得不考虑一下。”
他进一步重申,空军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完全废除有人驾驶飞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人呼吁这样做。但他反驳了马斯克的“有人机无用论”,他说:“我们可以继续依赖F-35,在可预见的未来让它继续运行,并专注于CCA。我个人还没有准备好这么做,但是下一届政府可以考虑一下。”
他继续说道:“空军的文化、历史和遗产都是起源于飞行员的,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放弃飞行员的角色,对空军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我将从外部说服,我们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观察这一切的发展。”
文 观察者网 王世纯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媒体:2款中国"六代机"亮相 美国人体会落后于人的惶恐
两款中国“六代机”的影像图片在全球互联网广为流传后,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的美国人第一次切身体会落后于人的惶恐。伴随惶恐而来的是对“美国文化劣根性”的反思,及其引发的激烈政策讨论。
例如,与埃隆·马斯克共同执掌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维韦克·拉马斯瓦米炮轰美国文化,指出“一个崇尚舞会皇后而非数学奥赛冠军、崇拜运动员而非最佳毕业生代表的文化,无法培养出顶尖的工程师”;“美国文化长久以来(至少从90年代开始)崇尚平庸而非卓越,这种文化并非始于大学,而是从美国人小时候就开始塑造。”维韦克进一步指出,美国如果想要竞胜中国,长期看必须改变这种文化,但短期内的补救办法只有引进更多海外人才。
中国新型战机试飞
作为中国人,目睹位于美国社会顶层的硅谷技术精英开始批判反思美国文化,既有一种闻所未闻的新鲜感,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两种矛盾的感觉交汇在一起,在令人感慨的同时,更发人深省。
这种新鲜感来自反差强烈的“地位互换”。至少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美国文化一直是追随模仿的对象。
多年以来,我们不遗余力批判“应试教育”“填鸭教育”“功利文化”,宣称我们的文化抹杀个性创造、磨灭自由精神,导致缺乏创造力,这是需要努力革除的弊病。因此,我们推崇美国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多元评价”,将美国独步天下的文化创造力和科技领先优势都归因于释放天性的自由文化,因此是需要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一些被视为弊病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很多并非因为缺乏“改过自新”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实在不具备学习西方的客观物质条件。
如今,美国精英眼见中国的产业科技成就井喷式爆发,居然开始反思批判美国文化,这对于长期处于追赶地位的中国人,可能是一种“倒反天罡”的炸裂体验。
而熟悉感则来自一种“刨根问底”的归因思路。处于暂时落后地位的国家和民族,如果上进心足够强烈,就会深刻解剖自身弊病,不惜“自贬”“自恨”乃至“自我阉割”,也要更快更好实现追赶。
为了追赶美西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曾寄希望于改造自身制度、传统、文化,甚至怀疑过自身人种和基因问题。有趣的是,当前以维韦克为代表的美国精英,似乎也走上了中国人长期苦苦求索的批判历程,其自我批判的对象也已从具体的美国政策、制度、社会,转向更加抽象和本质的美国文化。
美国精英如今“以华为师”的反思,表明中国的确做对了一些事情,否则他们绝无可能低下高傲的头颅。
图为CR450-AF样车,由中车青岛四方生产制造
然而,究竟哪个部分做对了?是我们“自我批判”“学习西方”的那个部分,还是保持“坚持自我”“中国特色”的那个部分?我认为两者皆有,而“实事求是”是贯穿两者的关键因素。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世所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虚怀若谷,以最谦虚的态度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但如果偏离“实事求是”则必然矫枉过正,乃至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在吸收外部先进成果的过程中做到了“实事求是”,因此才保留了如今令美国技术精英艳羡不已的“中国特色”。
世上的事情大抵是公平的,历史上处于霸主地位的国家,往往因为自视甚高、骄傲自满而懈怠疲敝,最终落入下滑的轨道。可以想见,随着中美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尤其是中国优势在各个领域进一步显现,我们也要习惯理性看待外界的溢美之词,保持一种建设性的谦虚谨慎,坚持吸收一切于我有利的文明成果。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毛克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来源|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