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流建坝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主要观点包括:梯级水库拦截碳氮磷硅等关键生源要素,影响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和区域食物安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水电的清洁性;生境改变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鱼类天然洄游通道被截断,河流水文和水温情势变化,影响土著鱼类生存与繁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新形势下,建坝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是国际上生态水利研究的热点,也是河流生态保护亟须破解的难题。科学且定量地分析河流建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技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水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需求日益突出。

河流建坝在防洪、发电和水资源时空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闸坝建设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物质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境、群落结构及相应的生态功能造成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河流生态环境问题。






有关河流建坝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主要观点包括:梯级水库拦截碳氮磷硅等关键生源要素,影响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和区域食物安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水电的清洁性;河流水文和水温情势变化,改变了生物的生境条件,影响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同时,大坝阻隔破坏了鱼类天然洄游通道。建坝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是国际生态水利研究的热点,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新形势下,已成为我国河流生态保护亟须破解的难题。科学且定量地分析河流建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书围绕建坝河流生态环境效应及生态保护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以澜沧江梯级和长江上游梯级水库为典型研究区域,从生态水力学视角,探究了水库运行影响下氮磷营养盐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阐明了水库运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量化了梯级水库的累积效应;分析了梯级开发前后河流水生生物(浮游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重点阐明了水库运行引起的水文情势、水温、溶解气体、床质变化对鱼类生境的影响;建立了耦合流量过程-水温过程-生源要素输出过程的水库生态调度模式,提出了鱼类生境支流替代补偿和微生境修复技术,构建了坝下生态流量过程调控与坝上支流生境替代相结合的建坝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多维调控技术。研究成果在淮河及汉江等进行了推广应用。


本书研究建立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可为建坝河流水安全与能源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深化了生态水力学研究,促进了生态水利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本文摘 编自《 生态水力学——河流建坝水生态环境效应与保护 》一书 ,有删减,图片来源于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生态水力学——河流建坝水生态环境效应与保护》

ISBN 978-7-03-078716-3

陈求稳 著

责任编辑:周 丹 沈 旭 李佳琴

审图号:GS 京(2024)2462 号

河流建坝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防洪、发电和水资源时空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建坝河流生态环境效应与保护是国际生态水利研究热点,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新形势下,已成为河流生态保护亟待破解的难题。本著作选取南北流向跨境河流澜沧江和东西流向的境内河流长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建坝河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阐述了建坝对河流生源要素迁移转化、水生生物生境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建坝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多维调控技术,并介绍了不同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河流生态保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等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环境、生态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文编辑:洪弘)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