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号召,深度践行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要求,创新构建国际产教融合新格局。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建“合作办学-标准输出-出海服务”的递进发展体系,丰富和深化职教出海的内涵,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广中国职业教育贡献“山信方案”。

提升师生国际化水平 筑牢职教出海根基

依托与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多年合作基础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经省政府批复、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设立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米什科尔茨学院,新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在合作办学中,学校先后引进56门核心课程资源(占比近35%)、聘请20余名高水平外籍教师,完善了课程体系,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促进跨国别和跨界的交叉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依托海外研修、联合教研等培养机制,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经验,提升了国际视野和跨国文化交流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将国际前沿技术、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24年,学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金1银1铜。


标准引领 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在中匈合作办学经验基础上,学校将国际化办学成果转化为标准输出能力。2024年,学校聚焦云计算技术领域,精准对接坦桑尼亚产业发展需求,主导完成该国云计算NTA4-6级教学大纲编制及NTA5级职业标准开发。经中坦联合评审,相关成果获坦桑尼亚国家技术和职业教育委员会认证。

在开发过程中,学校深入调研当地产业实际,将中国职教经验与当地需求相结合,使标准既符合国际规范又贴近本土产业。学校通过与出海企业合作,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为企业在当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提高了全球人才的竞争力,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海外职业教育建设经验。


平台共建 打造职教出海品牌

在标准输出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职教出海,积极打造特色“职教出海”品牌。

2024年11月,学校联合100余家高校、机构及科技企业,举办了中巴数字教育推进会。推进会以“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主题,探索跨校、跨界、跨境的办学模式,聚合多方资源协同出海,满足“走出去”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中巴政府、院校及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下,学校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职教局签署了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等协议,并为“巴基斯坦—班・墨学院”揭牌。

学校将依托“巴基斯坦-班·墨学院”,培养学历留学生、建设国际教学资源库,开展面向巴基斯坦合作院校及走出去企业员工的“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汉语、通文化、精技能”的高水平本土人才队伍,促进中资企业本土化发展。

从匈牙利合作办学的筑基,到坦桑尼亚标准输出的探索,再到“巴基斯坦-班・墨学院”平台共建的跃升,学校形成了“合作办学-标准输出-出海服务”的三维联动体系,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乘“职教出海”之船,育本土技能人才,助国际产能合作,增沿线民生福祉,促中外民心相通,共同书写国际合作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