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熙、雍正两朝中,年羹尧无疑是一位浓墨重彩的人物。年羹尧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色彩。他出身官宦世家,凭借自身才学与能力,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成为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又因自己的各种作死,最终从人生巅峰跌落,落得个赐自尽的悲惨结局。

年羹尧,字亮工,出生于公元 1679 年,出身于一个颇具声望的官宦世家。祖父年仲隆于顺治年间考中进士,历官知州;他的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所以年家在官场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与政治资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年羹尧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熟读经史子集,在诗词文章方面颇有造诣,还对兵法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三十九年,年仅 21 岁的年羹尧考中进士,随后与张廷玉等共43名新科进士进入清朝培养高级官员的重要场所翰林院,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翰林院期间,年羹尧先后担任了庶吉士、检讨等职务,负责编修国史、撰写诏书等工作。

随后的几年,年羹尧还主持过四川、广东等地的乡试,作为使臣出使过朝鲜,期间他从七品检讨一直升官到正三品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康熙四十八年,对于年羹尧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当时的四川,局势复杂,不仅面临着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还存在着地方官员腐败、民生凋敝等诸多弊端。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年羹尧到任后,首先着手整顿吏治,撤换了一批贪污、不称职的官员,选拔任用了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同时,他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使得四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在军事方面,年羹尧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功地平定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叛乱,维护了四川地区的稳定。年羹尧在四川巡抚任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升迁奠定了基础。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派兵入侵西藏,占领了拉萨,西藏局势顿时陷入混乱。康熙皇帝闻讯后,决定派兵进藏平叛。年羹尧因在四川任职期间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军事形势较为熟悉,被康熙皇帝委以重任,负责为进藏大军筹备粮草、提供后勤保障。年羹尧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四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了进藏大军的物资供应。清军平定了西藏叛乱后,鉴于年羹尧在此次平叛中的出色表现,康熙帝升他为川陕总督。

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皇帝即位。雍正元年,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在年羹尧的指挥下,清军经过数月的激战最终成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青海地区重归安宁。此次平叛的胜利,不仅维护了清朝的领土完整与统一,也极大地提升了雍正皇帝的威望。年羹尧因功被晋封为一等公,加太傅衔,成为了当时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


在政治上,年羹尧也备受雍正皇帝的信任与重用。他不仅在军事方面拥有决策权,还参与朝廷的诸多重大政治事务的决策。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几乎是言听计从,经常与他商讨国家大事,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此时的年羹尧在朝廷中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其权势甚至超越了许多皇室宗亲。他的家人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格外恩宠,其年已八旬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次子年富等都被加官进爵,年氏家族一时荣耀无比。

然而,月满则亏。随着地位的不断上升和权势的日益膨胀,年羹尧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变得恃宠而骄、狂妄自大。他自恃功高,在朝廷中飞扬跋扈,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他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受贿,同时结党营私,在自己的辖区大量安插亲信担要职。因为年羹尧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而这触犯了吏部尚书隆科多的利益。

另外,年羹尧还屡次请求免除川、陕各项赔补,并免除陕西亏空官员就地解职的处罚,雍正帝还特例批准了。这样的做法引起其他地方的效法,导致掌握财政权的怡亲王允祥工作开展苦难重重,年羹尧把此时雍正身边的两大红人都给得罪了。


年羹尧还将皇帝对他的信任与恩宠视为理所当然,不仅没有更加谨慎地行事,反而继续我行我素。例如,他在进京面见皇帝时,竟然要求王公以下的官员都要到郊外跪迎,自己则高坐马上,态度极为傲慢。在宫中,他也不遵守朝廷的礼仪规范,言行举止十分随意,完全没有了臣子应有的恭敬态度。

此外,雍正暗示他要监视、陷害在军中效力的政敌允禟,年羹尧不仅没有认真监视,更没有罗织陷害允禟的罪名,这也引起雍正的不满。

随着年羹尧的权势不断膨胀,雍正皇帝开始对他产生了猜忌与防范之心。 于是雍正皇帝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削弱年羹尧的权力。雍正三年,雍正皇帝以年羹尧在贺表中把 “朝乾夕惕” 误写为 “夕惕朝乾” 为由,指责他 “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于是雍正先是将他调任杭州将军,随后又贬为闲散章京,让他看守杭州东门。


随后,很多朝中大臣多次奏请严惩年羹尧,朝廷对年羹尧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与审讯,最终列出了他 92 款大罪。雍正皇帝念及年羹尧以往平定青海的功劳,没有对他进行公开处斩,而是赐他自尽。一代权臣年羹尧,就这样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年氏家族也因此走向了衰落。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的《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就是年羹尧一生最好的写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