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彦均 通讯员 曹萌/文图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近日,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主题队会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通过理论科普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校园安全构建坚实防线。
各班级率先开展防灾减灾主题队会。班主任以“5·12地震”纪录片和“应急疏散演练”视频为切入点,通过真实画面和案例,向学生直观展示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及应急疏散的关键意义。随后,结合“怎样正确避震”课件,围绕室内避震姿势、黄金逃生时间、安全区域识别等内容展开详细讲解,并以教室为场景进行模拟演示,指导学生掌握“伏地、遮挡、手抓牢”的正确避震方法。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分享家庭应急准备经验,在交流中强化了“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的安全责任意识。
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8时整,班主任再次向学生强调“避灾方法”“疏散路线”“集合报数”等细节,明确“不通知‘开始疏散’,学生不出教室”的纪律要求。8时15分,随着广播疏散指令响起,演练正式启动。学生们按照“先躲后逃”原则,首先迅速在课桌下进行紧急避险,待模拟“地震波”结束后,在正副班主任的引导下,用书本护住头部,沿指定路线低姿有序撤离至操场。最终演练以“安全、有序、规范”的效果顺利结束。
疏散结束后,演练指挥毛炎斌进行总结。首先,他肯定了演练过程中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协作配合精神,从警报响起到全员集合,大家能按照预案规范行动,体现了学校应急体系的有效性和师生的安全素养。同时,他也指出细节改进方向:“部分班级在撤离初期速度稍缓,个别学生护头动作不够标准,后续需通过常态化训练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最后强调,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全体教职工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切实做到“演练一次、提升一次”,让应急技能成为师生的必备能力。
“安全教育+应急演练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未来,外国语牧歌小学将继续推进安全教育常态化,通过每月安全主题活动、季度应急演练等形式,将防震、防火、防踩踏等知识融入校园生活,引导学生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全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校园安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