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欧莱雅叩开中国市场大门时,仅仅带着两三个品牌、挤在十几平米的办公室里。那一刻,“让每个中国女性拥有一支口红”的愿景,就像一颗种子埋进了黄浦江畔的土壤。
如今,要做中国美妆市场第一的豪情已然实现。在现有超1.5万人的努力下,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已发展到了32个。
在今年欧莱雅“大美泱泱,向美而升”战略沟通会上,集团更是公布了一张壮志蓝图——到2030年,要触及1.5亿中国消费者。而这个数字,是现有的1.5倍。
五年时间里触达人群增长50%,是这家法国百年美妆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解构。
面对中国美妆市场从“性价比”到“质价比”再转向“心价比”的剧变,以及国货品牌的强势崛起,欧莱雅中国正试图借由“美之道”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撕开新的增长口。而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在这场“美”的范式革命中,又做出了怎么样的回答?
当果壳对话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一个持续20年的创新秘诀正在徐徐揭示。
图: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
作为中国美妆研发先行者,欧莱雅正以“全球芯”为经纬,以“中国心”为底色,赋能“未来兴”,编织着属于它的美学新篇。从消费者洞察、前沿科学研究到产品开发全链路,欧莱雅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为中国消费者创造专属之美、担当之美、呵护之美、长久之美、以科技助美,照亮全球美学更丰盈的维度。
全球芯:积累、整合、联动
欧莱雅中国研发20年来创新不断,它站在集团116年全球研发巨人的肩膀上,结合中国市场洞察和本土创新,成就了无数市场热销的明星单品。
1907年,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人们对美的追求还在初步探索的年代,年仅28岁的化学家舒莱尔凭借着对美的独特见解,发明出一种无毒的合成染发剂,并以“L’Auréale”为名(后改名为“L’Oréal”),赋予了这个发明全新的生命。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欧莱雅集团的起源。
图:欧仁·舒莱尔&1908年欧莱雅第一款广告插图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116年的历程,会发现欧莱雅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全球硬实力的积淀,更得益于全球与区域联动合作所带来的能量倍增。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一二:
就比如此刻,你正在使用的口红,它的质地、色彩、气味、包装等等,都蕴含着全球实验室在色彩科学、肤感科学和配方科学等领域的深厚积累;
又或许,你正在商场中休憩,被某款萦绕鼻尖的香水味吸引——它的前调、中调与后调交织出的香氛记忆,源自欧莱雅内部香水专家与生态圈合作伙伴,脱胎于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香水技艺;
还有那藏在洗发水中的极致泡沫体验,从指尖起泡的瞬间,到轻柔包裹发丝的感受,甚至不同阶段的声音感受,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对愉悦感官享受的追求。粉底液的完美妆效,源自对肤色和色彩科学的潜心研究,以及对各国化妆习惯的深入分析,并与当地消费者和专业化妆师携手,共同创建更适合当地需求的粉底色调。
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欧莱雅全球研发智慧与区域洞察交融的结晶。
而这些创新美妆成果,是116年的时光带给欧莱雅的深厚积累与经验。
百年匠心,终铸就科学与美的交融,正如白林所言:“在欧莱雅,我们相信科学与美天生一对。”
积累:1.6TB的美妆密码
欧莱雅集团早已将岁月淬炼成一本厚重的“美妆百科全书”——超过1.6TB的全球美妆数据。每一份数据背后,都是千万消费者的真实肌肤档案、无数次配方调试的成败细节,以及跨越种族、气候、年龄的护肤真相。
图: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
当这些数据遇见创新技术,就是科学与美的结晶:
玻色因的诞生,源自200+分之一的精挑细选。玻色因的皮肤吸收率是决定玻色因抗衰老功效的关键,20年来,欧莱雅中国研发团队不断精进配方技术,持续提高玻色因在配方中的皮肤吸收率和肤感。相对于第一代玻色因产品配方,在相同原料添加浓度的情况下,最新配方技术可以将玻色因的皮肤吸收率提高70多倍;
欧莱雅集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全新的数字化方法,并应用于口红产品的色彩开发中。第一步是根据视觉感受,确定口红的颜色系列,从鲜红色、粉色、橙色、紫色到棕色。第二步是开发出一种算法,对颜色进行客观的分类。随后通过虚拟化妆测试,精确模拟嘴唇上的最终妆效,这项研究若在真实环境中进行,需要动用逾20万个口红样本。这项色彩研究,为欧莱雅集团面向全球各类消费提供个性化美妆产品铺平了道路;
欧莱雅集团与法国香水公司Cosmo International Fragrances建立的业界首创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利用绿色萃取技术,突破性缔造独特天然香氛原料。这项技术仅使用空气,就能捕捉到新鲜花朵、水果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芳香挥发分子,而无需采用传统的蒸馏工艺或化学溶剂。这一过程无需加热、冷却,不耗水,能耗低,能够展现成分的纯粹气味,从而获得与田间气味完全一致的提取物。
这些例子带来了消费者与欧莱雅的双向奔赴,不仅成为亿万消费者自信微笑的底气,也成就了欧莱雅不断推陈出新的灵感和覆盖全球的美妆守护。
白林非常自豪地表示:“凭借我们一个多世纪的数据、专业知识和资源,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引领这个激动人心的美妆新时代。”
整合:构建区域“全球化”引擎
面对区域性市场,欧莱雅全球资源的精准配置和融会贯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欧莱雅深知,每个市场都有独特的需求,而真正的创新,必须扎根于本土、同时拥抱全球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欧莱雅不仅实现了集团内跨区域的技术共享,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更是全球7大区域研发枢纽,互相交流共享彼此最新的创新技术。
在新设立的北亚区内部通过“中日韩美妆黄金三角洲”,一个新合作模式被打造出来:基于每个国家独特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释放北亚美妆创新的力量,反哺中国消费者。
这种“全球资源,本土创新”的模式,让欧莱雅始终站在美妆科技的最前沿。
联动:开放共创,让区域智慧点亮世界
欧莱雅的硬实力更在于其全球与各区域联动合作的紧密和高效。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大胆突破技术瓶颈,再通过开放合作放大创新能量——这就是欧莱雅的全球研发逻辑。
在欧莱雅的创新生态中,每项突破都将寻找与世界的接口。白林坚信:“在欧莱雅,开创美妆的未来意味着能够与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圈开放共创。”
在这里,本土团队与全球专家并肩作战,外部的初创企业、学术机构,甚至消费者,都是创新的参与者。
在这种1+1>2的协同效应下,欧莱雅不断在地区诞生首创性的产品,并进一步辐射全球市场,让欧莱雅的创新速度更快、覆盖更广、影响力更强。
中国心:极致深耕,中国答卷
2025年是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成立的第20年。
20年前,当大多数国际美妆品牌仍在观望中国市场时,欧莱雅已毅然决然地将研发中心扎根于此。这一决定不仅源于对中国经济潜力的敏锐洞察,更源于一种“真知灼见”般的信念——中国不仅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更将是美妆科技创新的灵感源泉。
二十年风雨兼程,欧莱雅中国如今已拥有超400人的研发团队。它不只是把全球产品带到中国,更是用20年的时间将研发本土化做到极致,打造出独属于欧莱雅科研的“中国特色”,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专属解决方案。
在与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的深度对话、以及对位于上海的研发和创新中心的沉浸式探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欧莱雅正以“中国智慧”为经纬,编织出一张精密的创新网络——从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到驱动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再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每一个环节都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科研的极致边界,释放本土化创新的磅礴效能。
图: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
白林强调“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最尖端的科研与中国脉搏,同频共振。”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在过去的20年中:
共开展约35项针对中国消费者皮肤、头发和头皮的大型基础研究项目;
每年对超过10万名中国消费者进行研究和测试;
在中国研发拥有超过20个专业领域;
2024年,由中国研发产生的发明专利达81项;
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美妆科技相关的数智美妆产品,获颁中国首张“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每年,中国研发为中国消费者开发超过300+新配方。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莱雅众多全球前沿科技也会优先中国市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欧莱雅集团开创了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平台,开发了“重建人体皮肤模型”,可以精准测试评估化妆品原料和产品对人类皮肤的功效和安全性,在重建皮肤领域使用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是欧莱雅全球范围内,除法国本土之外第一个运用3D重建人体皮肤模型进行研发创新的研发中心。
图:欧莱雅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平台
(左滑查看详情)
回顾这段历史,白林介绍道:“从中国研发设立伊始,我们就将这个技术引入中国,并开发出中国人重建人体皮肤模型。这些皮肤模型可以模拟日晒、修复甚至光老化等,深入了解皮肤生物学,打造个性化美妆产品。”
图:实验室内的体外重建皮肤模型
在进一步的产品研发中,黑色素皮肤模型可以辅助一些美白成分、产品的安全和功效研究,而全层皮肤模型会被用来测试重组胶原蛋白微针类产品的功效研究。
在记者实地探访实验室时,更是从专家口中得知,这份凝集欧莱雅研发智慧的3D皮肤模型,是开放共享的,旨在提高化妆品行业的测试标准,同时使医疗健康产业、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都能够受益于相关的知识和专研的技术诀窍。欧莱雅真诚地希望,能为推动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让科学成就大爱之美。
欧莱雅的一些数智美妆科技产品在开发伊始就让中国研发团队参与共创,确保产品适合“高要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YSL圣罗兰美妆的黑科技产品“口红打印机”就在进博会舞台首展同时,“零时差”于中国市场上市发售。
图:YSL圣罗兰美妆“口红打印机”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唇色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当然,这种“本土化”绝非简单的市场迎合,更是在科学基础上对国人需求的精准突破。
“我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消费者的。我们必须尤其重视对消费者的洞见解读,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白林与我们谈到研发新产品的初衷时,能深切的感觉到欧莱雅的研发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
在设立研发中心之初,欧莱雅就着手与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等多家中国顶尖学术机构合作,连续数十年支持中国人健康皮肤与毛发研究,不仅首次发现中国人毛鳞片的特殊角度与中国人特有的头发受损过程之间的关系,还针对年龄在20至80岁之间的中国女性在不同日晒强度的皮肤老化情况开展了研究工作,首次成功绘制出中国人光老化图谱。
2021年,欧莱雅中国更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院士团队,建立了上海首家设在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内的院士工作站——“欧莱雅中国院士工作站”,合作研究皮肤医学等问题,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皮肤护理方案。
图:2021年“欧莱雅中国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当然,在欧莱雅的创新哲学中,中国也从来不是孤立的试验场,而是全球研发网络的“创新引擎”。在这里诞生的技术突破,往往成为引领全球美妆趋势的“风向标”。
谈及中国消费者,白林强调了其为欧莱雅全球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启示及范本,“当我两年前来到中国时,这里的消费者见多识广,令我印象深刻。中国消费者的成熟度、专业度,意味着他们的需求对全球市场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就比如,采用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原料的巴黎欧莱雅小蜜罐第二代成为“中国创新,世界灵感”的代表产品。同年,欧莱雅集团推出创新成分麦色净TM,旨在满足全球不同肤色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改善局部色素沉着,重现均匀透亮的肤色。这项全新成分凝聚了18年全球科研心血。2024年进博会,理肤泉在中国首秀搭载麦色净TM 的“紫秒精华”。
图:理肤泉全新“紫秒精华”
而相较于全球美妆板块仍在波动中摸索突破,欧莱雅的研发体系已在中国市场构建起清晰的增长支点。欧莱雅的科技生态圈,正在中国越扩越大。
2020年,欧莱雅率先在中国试点的“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便是其中一大抓手。截至去年,五届赛事共吸引了超过2200家初创及中小企业参与,成功孵化超60个落地项目,其中首届参赛企业与兰蔻品牌共创的塑颜美容仪已经在全球发布和落地;2022年的获胜者,深圳的初创企业杉海创新就成为了欧莱雅在中国首个开放式创新投资项目,共同开发新颖且可持续的美妆解决方案。
图:“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里程碑
白林对欧莱雅BIG BANG给予充分肯定,“短短5年时间里,已经有许多技术含量极高且具有硬核创新的产品成功上市,并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我深感震撼。”
当然,创新速度会让消费者挑得眼花缭乱,但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家更关心每款产品的成分、功效和使用安全性,这才是持续购买的核心要素。白林表示,“我们严格的测试标准和对卓越科学的承诺,将确保产品兑现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验。”
欧莱雅承诺:
对每个产品都开展超过100项的安全性和质量测试
对化妆品原料和最终产品开发了2000多种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欧莱雅也走得格外扎实和坚定。
果壳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看到了可持续的理念已经覆盖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配方上,所售洗发水和沐浴露的配方平均可生物降解90%以上,59%所用成分来自天然植物萃取;在包装上也进行了轻量化调整,很多产品都采用了可替换芯的设计,甚至它也考虑到了回收环节,比如巴黎欧莱雅大金瓶洗发水机就摒弃了金属泵头改用全塑泵设计,这样包装整体回收时就不用特意剥离金属件,解决了整体回收的障碍。
图:“欧莱雅,为明天”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白林向果壳总结道:“我们的玻色因都是基于绿色科学而研发的。玻色因原料的制备实现了完全遵循12条绿色化学原则的工业化生产,成为业界第一个遵循绿色化学原则制备的抗衰老分子。玻色因的化学合成被精简至两步,其两大主要原料均为生物来源,来自于循环经济的副产物,生产过程中用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并使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催化剂,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
图:欧莱雅经典成分“玻色因”分子键线式
2024年,与中国本土初创汝原科技合作开发的欧莱雅Pro AirLight Pro光能吹风机,也是在美妆创新中“生态互补”的经典体现,它结合红外光与高速风,干发速度快,在减少头发损伤的同时降低超19%的能耗。这表明,欧莱雅不单关注产品本身的环保,也在意我们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让可持续生活成为日常。
图:欧莱雅Pro AirLight Pro红外光能吹风机
而上面的种种,对于扎根中国的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兴:通向未来美妆的中国实践
面对中国美妆市场的快速迭代,从电商爆炸、社交平台兴起,再到Z世代崛起,欧莱雅科研的“中国特色”是否真的能发挥奇效,这个百年法国品牌必须交出更出色的答卷。
对于未来,欧莱雅坚定地说:先问消费者。
每一个清晨,当我们站在镜子前,拿起口红、护肤品或是发蜡,我们不仅仅是在化妆,更是在寻找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欧莱雅深知这一点,也因此始终将消费者放在一切创新的核心。
无论是Z世代对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强烈追求,还是45岁以上熟龄人群对高品质和功效的重视,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下设的消费者洞察部门会经常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使用场景,观察我们对产品的使用习惯,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差异,从而贴合每个人需求。
为迎接下一个20年,欧莱雅中国也在不断延伸自己的创新半径。不仅有前面提到的“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不断提供新鲜血液,欧莱雅还通过凯辉基金、天图投资等渠道加大了对国内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中国的科研生态正成为欧莱雅布局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握小趋势,下好先手棋”。在洞察消费者需求和不断扩大的创新生态圈加持下,欧莱雅一步步探索美妆新前沿,而其中最为关注的三大板块就是生物科技、数智美妆体验和整合长寿科学。
生物技术
中国人对植物的“依恋”格外深厚,从新石器时代先民栽培谷物,到《诗经》记载72种植物物候,再到《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中草药知识,植物算得上是中华文化最亲密的伙伴。
欧莱雅的研发团队利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发酵工艺,并联合其他充满活力的本土初创企业,对中国本土深厚的中草药资源储备进行创新研究,使其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护肤、护发和彩妆产品,为欧莱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更为突破性的美妆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数智美妆
AI科技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前端科研生态和后端强劲的市场需求支撑。而中国消费的专业度和对科技的精通,让中国成为一片能够支撑起AI与美妆科技长足发展的“超级热土”。
白林在演讲中提到:“我们正朝着一个技术赋能配方的未来迈进,将光能、人工智能传感机器人技术、微打印等科技融入美妆产品中。”
巴黎卡诗 K-SCAN AI 智能精测仪,依托于欧莱雅庞大的数据库和专业的诊断知识,能够精准诊断头发和头皮问题,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而Beauty Genius基于AI数据库,包括欧莱雅专有的关于皮肤、彩妆和头发的知识,就像为用户提供一位虚拟美妆顾问,能够精准解答疑问。
图:巴黎卡诗 K-SCAN AI 智能精测仪
整合长寿科学
正如那句深刻的话语所言:“Not just adding years to life,but adding life to years”,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深耕中国20年,欧莱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脉搏,不仅深刻理解了“长寿”对中国人而言的重要意义,更洞察其“治未病”的核心健康观念,提出了“Lifelong Beauty”的宏伟愿景。
皮肤是身体中最大的器官,欧莱雅通过前沿科技,直击内部的老化根源,从生物层面重塑美的本质,让美成为不再是短暂的表象,而是伴随一生的健康与活力。
今年1月,欧莱雅集团正式发布“L’Oréal Cell BioPrint芯级皮肤解码仪”,它拥有独家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不仅将美容院原本庞杂的实验室诊断流浓缩至信用卡大小的便携设备中,更重要的是能计算皮肤年龄,仅需五分钟即可提供个性化的皮肤分析,帮助用户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延缓皮肤老化。
图:L’Oréal Cell BioPrint 芯级皮肤解码仪
并且,这份对生命每一个阶段的呵护与尊重,也深深植入了欧莱雅的企业文化中。在欧莱雅集团,全球有15%的员工年龄超过50岁,这也是首次有横跨四个世代的员工一起工作。
当果壳再次回顾在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参观的经历,看见科学家们用3D皮肤模型模拟产品对东方肤质上的使用效果时,我们突然理解欧莱雅说的“在中国,为中国”并非只是口号——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参数、定制化的肤质数据库,那些穿梭于各个实验室"瓶瓶罐罐"中的身影,那些在数据模型与消费者研究和趋势调查中反复研判的执着,那些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的"反向创新"产品线,都在印证着这句承诺,它是渗透于欧莱雅研发最深层的根本,并书写着美妆行业最具生命力的创新叙事。
欧莱雅中国正以AI算法和全面调研为支点撬动个性化研发赛道,以绿色化学技术重构原料供给体系;产学研结合激活本土原创势能,通过创新平台汇聚本土成长潜能……创造一个全方位的美妆发展方案,并以此为基石,反哺全球。
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的故事,记者通过探访及参观了解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足以相信,在这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欧莱雅将继续引领美妆行业的革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让美丽成为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