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合肥,似乎成为了全球雷达技术爱好者和军事专家们的圣地,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反隐身雷达技术方面的创新,而且揭示了未来战场上掌控电磁领域的关键力量。更重要的是,美军突然意识到,中美攻防关系变了!

(JY-27V米波警戒雷达,具备显著的机动性强、探测精度高等优势)



1、中国雷达,让隐身飞机暴露无遗!

在这次展会上,中国JY-27V米波警戒雷达及YLC-8E UHF波段三坐标警戒雷达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我们知道,隐身战斗机和导弹一直被视为现代空战的“隐形杀手”,但如今米波雷达技术的突破,让曾经难以探测的目标都暴露无遗,做到真正的“全频段反隐身”。

实际上,这一突破是我国多年科研工作的结晶。米波雷达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但也面临着多径效应、阵地适应性差等挑战。科研人员通过微波有源阵面和软件处理算法上的持续迭代,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使得雷达不仅探测距离更远,精度也更高,为作战指挥官提供无比精准的信息支持。

当然,这场展会中,反无人机技术上同样引人瞩目。

在当今战场上,无人机的崛起使得传统的军事防御策略面临新的挑战。小型和微型无人机,因其成本低廉和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甚至主动攻击中。因此,及时探测和拦截这些“低慢小”目标成为各国军队和安保部门的头等大事。

(YLC-12 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雷达天线最高能被托举到18米)



2、中国亮出反无人机利器

对此,本次雷达展上,中国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无人机威胁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JY-11 S波段三面阵低空监视雷达和YLC-12 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这些系统以其强大的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成为对付无人机威胁的关键利器。

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或重要设施中的无人机威胁,中国还推出了多维度、分层次的低空监视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配备了无线电反制、定向能处置和动能拦截等手段,其中亮相的高精度反无人机单光子雷达,其单光子探测技术,结合人眼安全波长,可以全天候精准探测十公里以上的低空微型无人机。

更为吸睛的,是名为“空中警察”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通过重装无人机展开定向干扰,还可空中发射网弹,实现在空中抓捕入侵的“黑飞”无人机。而“雷电”低空防御系统则采用高功率微波拦截技术,根除无人机蜂群的威胁,其光速攻击与无次生损害的特点,使其成为无与伦比的防御武器。

(“远谋”机动式指挥车内部可以详细展现从不同平台获得的各种情报,有利于快速形成作战方案)



3、实现秒级决策?“远谋”让人眼前一亮

比起这些来,中国展示的“远谋”机动式指挥车,似乎更加让人眼前一亮。

它就像是现代作战的“神经中枢”,全域态势感知和多域联合筹划功能,依托于大数据和实时分析技术,将来自各种平台和部队的情报整合为一幅清晰的战场全景图。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就是生命线。随着传感器的普及,海量情报涌入指挥系统,如何快速、准确地筛选整合这些信息,形成有效的决策,已成为全球军事领域的课题。

“远谋”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更在瞬息之间制定出最优的作战方案。与传统指挥模式相比,这样的系统极大提升了作战效能,确保我方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始终占据主动。

回顾过去,中国的军事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

在几十年前,中国军方尚未具备与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竞争的条件。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使得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不仅在雷达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甚至在整体作战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解放军已经形成体系化作战模式,美国一旦开战,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毕竟战争没有赢家)



4、原来,这才是解放军真正杀手锏

近日来在合肥雷达博览会上亮相的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就充分说明,中美攻防关系已经扭转,而体系化作战能力,便是解放军的真正杀手锏。

这些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速研发新一代军事装备,逐步形成了以反隐身、反无人机、防空反导等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防御体系。尤其是,解放军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从防御到攻击、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体系化作战的转型。

反观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达到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顶尖水平。

透过这些装备,可以预料到,解放军如今所具备的反隐身和无人机拦截能力,将极大提高其在未来冲突中的作战优势,即便面对潜在威胁,也能够进行实时监控、精准打击的能力,使得解放军足以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军事压力。

正因如此,美军才意识到,一旦战争爆发,结果将是两败俱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