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舞台上,于适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开启了极限行程,落地后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以中国青年电影推荐人的身份出席青年创作交流会,即便连轴转,状态依旧十分扛打。
踏上戛纳这片电影人的圣地,于适难掩内心的开心与兴奋,而他在活动中的一系列发言,更是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深刻,令人不禁为这位青年演员点赞。
于适在戛纳电影节那段全英文演讲简直绝了,直接狠狠圈粉!他往台上一站,那自信从容的范儿就出来了,开口就是流利又标准的英语,发音清晰,语调自然,一看就是下足了功夫。不管是语言能力,还是对演讲内容的把握,都挑不出毛病。好多人都被他这场演讲折服了,忍不住感叹这小伙子专业能力太强,未来肯定大有可为!
作为戛纳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推荐人,于适对身边的优秀青年导演们赞不绝口。他深知这些青年导演是中国电影的未来之星,也殷切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看到中国故事以及背后默默耕耘的中国电影人。
这种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热忱与使命感,在他的言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是一名演员,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积极推动者。
在戛纳中国馆活动中,于适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他提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青年电影人应该用自己的视角去讲述真正想讲的故事。他以自己写歌为例,生动地阐述了创作灵感的时效性与独特性。
这一番发言,展现了他对创作的深刻理解。他鼓励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不要被传统或他人的模式所束缚,这种观点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意义的。这说明于适在演艺事业中不断思考,有着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独立见解,并非仅仅局限于表演层面,而是对整个电影创作生态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感悟。
聊起自己演过的姬发和巴太,于适满是感激。他分享在法国路演《封神》时,有外国观众反复刷片,甚至跟他们聊剑术细节,从对中国文化陌生,到主动去深入了解,这让他特别感动。还有《我的阿勒泰》,播出后不仅火了剧,还让好多海外观众知道了新疆的美,成功把旅游也带火了。
于适清楚,这两部作品能在国外受欢迎,对于文化输出是非常有利的。电影里讲的人性善恶,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大家共通的东西,哪怕语言、文化不同,观众照样能感同身受。
他特别珍惜那些注意到作品细节的观众,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喜欢电影、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才会一遍遍看,去琢磨那些藏在情节里的巧思。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于适演戏不只是为了完成角色,更想通过作品,把中国文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汉学家、中国电影专家 Luisa 对他在《封神》中表演的夸赞,无疑是对他演技的高度认可。Luisa表示,第一次拍电影就演得这么好,能看出他非常热爱这个角色。
而他在戛纳的种种发言,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艺术理念、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深度与广度。于适在戛纳电影节上,不仅以演员的身份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更以思想者的姿态,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文化传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他的发言输出,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一次有力发声,也让我们对这位青年演员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相信他会在演艺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