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5月21日第3版)


5月20日,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精准浇筑,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渝昆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毛家村水库特大桥刚构连续梁顺利合龙,为全线如期贯通奠定了基础。

这座横亘于会泽县毛家村水库的大型桥梁全长608.9米,前接大坪隧道出口,后接韩家坪隧道进口,该桥上部结构为(64+116×4+64)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最高深水主墩49米。

据现场技术负责人宁赋岩介绍,项目开工以来,技术团队构建“钻渣—泥浆—废水”三级循环处理系统,实现施工过程零排放。创新研发的泥浆分离技术将钻渣转化利用,处理后的清水回用率达100%。隧道施工同步推进清污分流系统,配备智能污水处理设施,构建立体化生态防护网,确保水源零污染。面对5个深水主墩的技术挑战,项目团队引入BIM建模、应力监测等智能建造技术,攻克了高墩大跨结构稳定性难题。通过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结构形变等关键参数的24小时动态监控。特别设计的钢护筒围堰施工方案,有效化解了深水区作业风险。经检测,全桥线型控制误差小于3毫米,创下同类型桥梁施工精度新纪录。



昆明方向也传来新进展

我们一起看一下

5月21日

渝昆高铁建设取得两项重大进展

连通下穿机场隧道的长水机场站

顺利完成明挖区间顶板浇筑

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

为渝昆高铁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现场。

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地处机场改扩建工程核心区域,由于连接着下穿机场跑道的8公里长隧,所以采取明挖建设的方式。在此次浇筑完成后,这个区域上部后续就开始航站楼的建设,将来在这里形成底部为渝昆高铁线路,上部为航站楼、地铁、高速公路联络线等立体交通方式。

中铁十八局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现场负责人丁少宁介绍,此次浇筑的顶板是明挖区间与机场紧密相连的关键纽带,是后续工程的基础。浇筑完成后,机场航站楼、停机坪等重要设施,就要在这个上面施工建设,为机场扩容升级和渝昆高铁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施工场景。

明挖区间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连跨拱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开挖深度43.4米,最大跨度约60米,共有顶板34段,需浇筑混凝土15万立方米。此次浇筑的顶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方量超2500立方米。

21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历经1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长水机场车站特大桥16、17号墩现浇梁浇筑作业完成,标志着渝昆高铁长水机场车站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全面完工。

此次浇筑的16、17号墩现浇梁,全长24.7米,混凝土浇筑方量达330立方米。长水机场车站特大桥作为渝昆高铁云南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128米,共设有76个墩台,坐落于长水机场改扩建区域。该桥现浇梁总长570米,且与长水机场站同步建设,施工过程中需与机场扩建工程交叉作业,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现场作业场景。

国铁昆明局滇中铁路建设指挥部现场负责人向旭说:“为早日将工程移交机场枢纽方施工,我们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牵头引领作用,组织参建各方加大资源投入。面对交叉工作面带来的干扰,精准制定施工方案,持续优化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交付。”

截至目前,渝昆高铁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97%,桥隧施工完成超90%,路基、桥梁、隧道等站前主体工程已基本成型,整个工程建设全面进入“冲刺模式”。

渝昆高铁作为云南省内首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是连接滇、贵、川、渝等省市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至昆明的行车时间将大幅压缩,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来源/云南日报 云视新闻七彩云 昆滇经济 张雯 尹永权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