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武汉女教师在医院生下一个小男孩。谁知,丈夫突然在她耳边说:“老婆,把氧气管拔掉吧,我们还能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女教师脸色大变,怒斥道:“我真后悔嫁给你!”

“你要是坚持要这个孩子,那我不会帮忙。”丈夫说完,愤然离去。

邹翃燕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丈夫的话以及他那满目狰狞的脸庞,眼泪也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接下来,她做了一个令人震惊但又无比伟大的决定,那便是将孩子留下。

“这孩子很难救活”,连医生都这么说,但她还是抬头说:“如果只是可能性低,那任何人都不能现在给我儿子判死刑。”

邹翃燕是铁了心要这个孩子,因为这一个决定,这个世上多了一个关于“母爱”的奇迹。



丈夫从那次吵完架之后就没有再来过,但是邹翃燕还是时刻关注儿子的动态,坚持带儿子做检查。

几天后孩子的一声啼哭,将她心有的阴霾全部驱散,她哭着喊医生:“医生,快来呀,我儿子活过来了。”

她的儿子刚出生就颅内出血,对一个新生儿来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是致命的,就连医生都束手无策。

但现在孩子哭了,说明暂时度过了危险期,只是,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走的,因为孩子很可能会失去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样的话孩子活着能幸福吗,对孩子来说不会是一种痛苦和折磨吗?

那几天,她听到了很多这样的质疑,可她却倔强的说:“谁说我的儿子会一定这样生活下去,医生都说了,我孩子有康复的可能,即使是百分之一,那我也要努力做到。”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应该也是专属于“母亲”的一种特殊能力吧,那么他们之间演绎了怎样的母爱传奇呢?

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带儿子做了检查,智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儿子的行动能力还是很有限。

等孩子到了一两岁的时候,双腿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他走路,手指的抓握能力也比一般孩子弱很多。

医生跟她说三到六岁这三年是最关键的,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于是她这三年雷打不动的带孩子去医院做按摩。

两天一次,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原因断过,有次,她下班晚了,那天天气也不好,外面一直在下雨,她因为着急跌进了水坑里。

那时候她双手死死护着孩子,孩子没有事,但她浑身脏污的朝着医院跑去。

这时候,医生看到的不是一个狼狈的女人,而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虽然医生会劝她太晚或天气恶劣可以停一停,但她满心都是“三年黄金时间”,说什么都不肯。

除了这些艰辛,还有按摩费用,一次就要五块,在那个时候,这已经不是小钱了。



但她宁愿自己辛苦,也不会短了孩子,各种有助于康复的玩具,她也尽可能的都搬回家。

等孩子学会走路,开始上学,她也经常鼓励儿子要自立、要坚强、要勇敢。

于是,儿子为了让她不那么辛苦,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作业,她只需要签字就好。

她从来没有希望儿子的学习成绩有多优异,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宝贝,你一定要开心,要独立,要坚强。”

孩子十岁那年,丈夫看不下去了,他不理解妻子为什么不愿放弃这样一个“不健全”的孩子,于是,选择离婚,自己开始新生活。

邹翃燕坦然接受,因为多年来,儿子是她唯一的支柱,她宁愿一天连轴转,跑三个地方打工,都不想让孩子在父亲的脸色下生活。

母子俩一路走来诸多不易,儿子也没有松懈过,重点中学,北大甚至哈佛都成为他生命中的印迹,他的成长是一个奇迹,而邹翃燕的坚持更是奇迹。

没有人会不为这样伟大的爱所感动,相信儿子会在妈妈的鼓励下,一直勇敢无畏的前行,直到站在很多人都不曾到达过的顶峰。



信源:澎湃新闻:单亲妈妈用29年,把脑瘫儿子送进哈佛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