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地区作为大革命时期我党的重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地方党组织执行力强,曾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并由此创建了红四方面军,可是1938年武汉沦陷后,为何没有趁机壮大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980年开国少将熊作芳老将军在回忆文章中给出了原因。
武汉沦陷前夕,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时局的变化,进一步明确指示湖北地区党组织将党的主要力量派往敌后,壮大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因此,从1938年9月底开始,中共湖北省委按照中共中央和长江局的指示,采取果断措施,将大批重要干部派往各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与发动工作。
但是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兼鄂东特委书记郑位三在武汉沦陷前,回到鄂东特委驻地黄安县袁家河时,没有把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的精神,向鄂东地方党员和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警卫排干部进行传达,也没有把干部撒出去,搞枪,发展武装。
郑位三
不几天,黄陂梅店人,曾在张学良部工作的我党党员任士舜同志来袁家河住了三天,将他建立的黄陂第一支抗日武装——梅店自卫队的关系交给了特委。
1938年10月25日,武汉被日寇占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沿着平汉铁路、长江两岸和大别山麓纷纷溃退,经常有三五成群的散兵路过袁家河,溃军沿路丢弃的枪支弹药也很多。地方上非常混乱,国民党县、区、乡各级政府纷纷逃散,黄安县政府向冈十二方向溃逃了,群众人心惶惶。
当时留守处有卫金昌、闵惠周、潘华鹏、刘名榜和熊作芳,还有一个女同志,共七、八个干部,还有警卫排大部分也都是干部。此时如果将这些人派出去发动群众,收留散兵,收缴武器,十多天搞个几百条枪扩大抗日武装是不成问题的。
当时有散兵来要求收留,也有的主动送来武器,郑位三既不准留人,也不准要枪,说是怕破坏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连战士们捡枪回来也受批评。
武汉沦陷后十天左右,群众来报告说国民党黄安县政府和七里坪区公所要来缴留守处的械。郑位三决定留守处、警卫排、特委机关连夜转移。走到詹家湾休息了一天。郑位三叫熊作芳召集警卫排支部开了个会,动员同志们在遇到情况时要勇敢战斗并注意保卫首长,然后经韩家老屋、陈家湾、浒湾、连汤山,走了六天,到了河南新县西北边的白马山。
白马山是东大山的一个山头。有白马山、龚家湾、白果树湾等村落。熊作芳和郑位三住在只有两家门楼四户人家的白马山村,这时平汉路直到信阳以及鄂东的许多县城都变成敌占区,国民党县、区、乡政府陆续跑到农村,日本鬼子来势汹汹,组织县镇维持会,到处筹粮派款,国民党那些民团、自卫队趁机收容国民党溃散士兵和枪支弹药,拼命扩充势力,一时间搞起很多“司令”、“队长”。
其中,比较大的是原国民党罗山县长梅治朝很快组织了两个大队,礼山县的自卫队张楚杰、陈少棠、蒋少瑗,他们都各霸一方。他们打着“筹抗日经费”的招牌,喊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拚命向农村增加捐税,压迫人民,自己从中大发国难财,娶小老婆、买田、盖房。
人民群众一方面负担加重,生活极其困苦,一方面不愿当亡国奴,精神上压力极大,有的想起来斗争,又无人组织领导。国民党那些自卫队除了打着“抗日”的招牌以外,从来也没有抗日的行动,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地方上处于极其混乱之中。
而郑位三率领留守处住在白马山上,却一无作为,警卫排不是派人到箭场河去探听国民党乡公所的动静,就是到国民党七里坪区公所了解情况,看黄安县政府迁到哪里去了,会不会来打我们,摆着一副挨打的架势。大好的发展抗日武装的黄金时代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这期间,豫东南中心县委书记贺建华同志来过一次,他走后郑位三对熊作芳说:他走了还要来的。他在那里搞得太红,站不住脚。”
留守处转移到白马山不久,董必武同志带信给郑位三说叫留守处派人去找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后脱党,抗战时又来找党的国民党黄陂县县长潘正道,取回他留交留守处的经费。于是熊作芳与罗厚福等八个同志一昼夜行军插到了梅店,找我党黄陂特支领导的梅店自卫队同志当向导,去到黄陂县政府,见了潘正道,把董老给郑位三的信给他看,潘正道于是就把董老留交的经费约七、八千元交给熊作芳等人。他们用一个大包袱背着,第二天回白马山。
罗厚福(左)
熊作芳等人这一去,惊动了鄂中伪军头目金龙章。这个大汉奸很快派兵包围了黄陂县政府,赶走了潘正道,使梅店一带形势骤趋紧张。
12月17日,黄陂特委书记任士舜同志带领梅店自卫队二十七、八个同志连夜转移到了白马山,在这前后,贺建华同志带领潢川和息县的五、六个学生和七,八个青年农民也来到了白马山。
12月底,鄂豫皖区党委书记郭述申同志从延安经竹沟去皖西路过白马山。他带有一部电台,有一个排护送。郭述申是上午到的,当天下午就召集留守处开会,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二天上午又开了半天会。
根据中央的精神,会上决定成立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到信罗边平汉路两侧去打游击。还决定成立罗礼陂孝中心县委,贺建华同志任书记,罗厚福、廖毅和我任委员,鄂东特委和四支队留守处撤销。
于是,以留守处警卫排、护送郭述申同志从竹沟来白马山的一个排,梅店自卫队等一百多人,60条枪为基础,成立了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
郭述申
六大队的机构和人员:大队长是罗厚福,大队政治委员熊作芳。警卫排和潢川、息县来的同志合编成一中队,中队长胡新仿,指导员聂庆泰。竹沟来的一个排和梅店自卫队合编成三中队,中队长黄世德,指导员黄宏伸。
1939年1月中旬,在龚家湾一间大房子里,召开了六大队成立大会。两天后,郑位三离开白马山前往安徽,2月11日,六大队在此出发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