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洛阳5月21日电 (高清扬)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专业气象服务联盟旅游康养气象服务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发布了气象康养资源调查结果。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专委会牵头人陈辉介绍,专委会从气象康养属性、生态环境康养属性、康养活动配套属性等三方面展开评价,并立足各地康养资源特色,划分了基于气候类型的5个分型,即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日光充足型、干燥清爽型、湿润温和型,以及基于小气候环境或康养活动的6个分型,即森林康养型、高山高原康养型、沙疗康养型、海滨康养型、低山康养型、休闲度假康养型。
例如,河北、山东、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具有丰富的日光康养资源,有利于骨骼健康、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四川、云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湿润温和型资源,适合慢性疾病的疗养;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气候干燥清爽,有利于降低感染性疾病风险,缓解关节的病痛,加速伤口愈合等。
在基于气候类型分型的调查中,专委会利用过去30年2400多个县域观测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其中与康养相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日照时长等气象要素,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较好气象康养资源的结论。具体而言,全国有69%的县至少具备一种气象康养资源,其中日光型的康养资源最丰富,有934个县拥有此类资源,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基于小气候环境或康养活动分型的调查中,森林康养型最具发展潜力。据统计,全国共有346个县域森林覆盖率超过70%,其中福建、江西、广西、广东森林覆盖率高于70%的县域最多,具备丰富的森林康养资源。
陈辉表示,气象康养资源调查情况的发布,将有助于各地区、行业、部门了解和发掘优质气象康养资源,提升公众健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