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冷建军都会准时来到住院楼查房。冷建军观察患者面色和精神状态,触摸患病部位并询问病人感受,总是以微笑贯穿全过程。在冷建军看来,患者心理压力巨大,更需要医者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微笑恰恰是最好的精神安慰。
“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敢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这是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提出的理念。经过两代传承在冷建军身上得到新的诠释,冷建军作为董家鸿院士(黄志强院士嫡传弟子)的得意门生,他常说:“手术刀落下时,要看见患者十年后的生活图景。”
大山里走出医学奇才
对于从事医学行业,冷建军坦言,与自己家中三位亲人早早过世有关。1966年出生于江西省修水县山区农村的冷建军,在8岁至12岁时,爷爷、奶奶和一个小妹先后因病去世。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他记忆最深的是父亲为了请忙于奔波四处治病的赤脚医生,愣是足足找了一天,直到夜间父亲找到并背着医生渡河回家,却依然没能挽救家人的生命。经历三位至亲病逝的小小少年早早立下从医誓言。在高考志愿表填满医学院校,最终踏入江西医学院九江分院。多年后他回忆:“父亲那次严冬渡河求医的情景,是我医学征程的第一个解剖图谱。”
如果说对于医学的执着始于家人,那么冷建军认为,职业生涯中杨瑛华绝对是自己的启蒙恩师。当冷建军分配到县医院时,他的第一位老师便是曾在部队从事外科工作的杨瑛华。从启蒙恩师身上冷建军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外科基本功,老师还用苛刻的要求为冷建军培养了严谨细致的作风,从手术床单铺设的无菌观念、手术台上的规范站姿到手术操作的手法流畅衔接……这些让冷建军受益终身,同时好学善研的冷建军也和老师共同解决了许多难题。
一次,一名患儿因为气管卡住异物而就医,患儿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当他配合老师迅捷完成切开气管取出异物时患儿却突然呼吸停止。冷建军既意外又疑惑,他认为肯定存在特殊原因。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冷建军发现因为卡住异物导致呼吸不畅时,大脑会适应缺氧情况,需要缓慢切开供氧,从而让大脑逐步从缺氧状态恢复,快速切开导致突然的氧气过量,大脑无法承受才造成了患者的去世,这让初出茅庐的冷建军对自己的职业更加敬畏。
对问题勤于思考和工作刨根问底的态度让冷建军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很快便被推荐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
勇于探索肝胆神秘学科
来到更大的平台锻炼,冷建军逐步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由于对外科感兴趣,考研时,冷建军选择了外科应用解剖学专业。求学中冷建军发现肝胆外科是一个神秘的学科,里面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这更激发了他的求知热情。
“肝胆外科涉及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等脏器,相比许多器官的独立性,这些脏器相互影响,复杂程度极高。”冷建军说。
也正因如此,冷建军的博士专业选择了肝胆外科,并师从黄志强和董家鸿两位院士,正式走上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
一次,冷建军接收了一位直肠癌病人,这位病人出现了肾、肝、血管等多脏器转移,单一科室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冷建军依靠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了一整套涉及多专业、多科室的“多学科时空接力”手术方案,最终手术不仅取得成功,还让患者能够自主生活。“作为医生我们不能为了做手术而做手术,通过手术让患者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才是我是否进行手术的关键。”冷建军说。
另一次,一名53岁的胰腺癌患者慕名找到了冷建军,当时患者已经进行了4个月的化疗,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让肿瘤增大并侵犯到血管。面对这种不具备常规手术条件的病人,冷建军查看病例后对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他发现肿瘤只侵犯到血管表层而血管内膜完整后带领团队制定方案,通过将血管外层剥离的手法,切除了侵占的肿瘤。“血管分三层,第一层如同一张半透明的薄膜,我们切除后不会影响血管的安全,让病人可以更好地生存。”冷建军说。手术后该患者不仅恢复良好,还返回了工作岗位。
医者仁心不求其名
中国有句古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冷建军非常欣赏的这句话。对他而言,医者仁心最重要的是为患者祛除病痛。2019年,一位38岁的高龄孕妇在孕28周罹患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和重症胆管炎。这是一种急危重症,随时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手术风险很大。当焦虑的家属找到冷建军时,他当即决定为孕妇手术,不过如果进行开腹手术,孕妇腹部的大切口可能会随着胎儿不断长大而裂开。最终冷建军决定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但是因为怀孕,子宫占据了患者大部分腹腔,给冷建军手术的空间仅有5厘米。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冷建军制订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及应对措施,不仅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2个多月后,这名孕妇平安生下了可爱的宝宝。
对于技艺的传承,冷建军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天查房时他都要求年轻的医生拿本子记录病患的情况,同时定期进行总结。患者诊断上,冷建军提出不要全部依靠仪器设备。“如今的设备很先进,影像、化验等参数可以作为诊疗的辅助,但是病人个体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看数据做诊断,需要从病人的面色、体态、肿胀程度、疼痛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每一次诊断都倾尽全力。”冷建军说。
每次手术前,冷建军都要针对患者制定差异化方案,没有任何一个病症可以使用完全一样的方案。对于病症的总结冷建军还喜欢画图,他认为每一次画图都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和复盘。他说:“每次手术前我都会经过反复推敲,在头脑中已经几十甚至上百次完成了这次手术才会登上手术台。”
从怀有从医初心,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肝胆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冷建军始终保持了从医之初的信念,也将支撑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文:首都建设报 谢峰
编辑: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