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成都进入“蛇出没”的季节。随着近期气温不断升高,蛇类活动更加频繁,居民小区、汽车、农舍等角落“有蛇出没”,消防部门最近经常接到关于蛇的报警。

5月16日至17日,成都市新津区狮子村3组赵先生家院内彩钢棚上演“双蛇记”,同一彩钢棚横梁上接连两日出现蛇类踪迹,长约1.5米的菜花蛇盘踞在横梁上,令周围居民们十分紧张。新津区消防救援大队兴园路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两次火速出动,成功化解险情。


▲5月21日,龙泉驿区一居民家中厨房出现蛇

5月21日,龙泉驿区滨河北路1号滨河花园小区一居民家中,居民在厨房阳台的酸菜腌制坛旁,发现了一条中型菜花蛇。为了市民安全,消防救援人员决定对菜花蛇进行捕获,消防员先用捕蛇夹先将蛇控制住阻止逃跑,再顺势将蛇从栏杆处拖至厨房地上编织口袋内,成功将“大蛇”捕获后,将其带到无人区进行放生。

成都进入“蛇出没”季节

根据消防近年来出警的情况,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地区进入居民生活范围内的无毒菜花蛇较多。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孙明伟此前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在四川,比较常见的毒蛇有蝮蛇、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蛇、竹叶青等,80%以上是蝮蛇。四川毒蛇出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9点到下午3点,或者晚上6点到10点这个区间。天气闷热、潮湿的情况下,如阵雨前后,或者一直下雨突然停雨后这段时间,毒蛇也会经常出没。另外,蛇容易出现在草丛、树林或河边。

毒蛇和非毒蛇的区别比较明显,一般被毒蛇咬伤后有非常明显的牙痕,甚至牙痕处还留有毒牙;而非毒蛇咬伤后呈现为两排细齿痕。另外,被咬后,局部症状也不同。毒蛇咬伤后有麻木、疼痛、出血、水肿等表现,甚至出现全身反应。非毒蛇咬伤后,有轻微红肿、疼痛。

哪些地方最“招蛇”

对此,四川消防提醒,根据“蛇警”信息发现,蛇出没的地方五花八门,比如下水道、储藏室、垃圾堆和草丛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那么,如何防范呢?

1.天气炎热,蛇类开始出来避暑,在家中切勿为蛇搭建“避暑山庄”,周围不宜种植大量植物。

2.家中门窗在敞开时,尽量用纱窗纱帘隔离。

3.蛇害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化学药剂,如酒精、烟草、雄黄、硫磺等,可在门前门后、下水道边撒些。

4.安装空调、抽烟机等电器时,注意修补管道进出口的墙体漏洞。定期检查居室墙体有无破损,避免让蛇类有可乘之机。居民平时应关好自家门窗,防止蛇类等爬行动物进入室内。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不要惊慌,不要擅自处置,可及时拨打119求助。


▲出现在成都三环路附近的蛇

做到三个“千万不”

遇到蛇咬后,应该怎么应对呢?消防提醒,要做到三个“千万不”。

千万不要用嘴吸毒液。毒蛇咬伤的伤口通常呈针孔状,伤口非常小,实际上,用嘴吸的力量很难将蛇毒吸出来。即使能吸出部分毒液,也有部分残留,仍会导致伤者中毒;

千万不要在伤口上切十字形切口。在被蛇咬的伤口上切一个十字形的切口,可以更顺利地把毒液和淋巴液排出来。但是被五步蛇和原矛头蝮咬了就不能切十字形的切口,因为五步蛇有很强的血循毒,血循毒会溶解血小板,引起伤口出血,再切十字口容易引起流血不止。

千万不要用火烧。还有人认为被蛇咬伤之后用火烧伤口,通过过热让蛋白质变性,可以让蛇毒的毒性消失。其实,火烧引起的剧痛会刺激加速血液循环,造成伤口不愈合,甚至坏死。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编辑 欧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