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邀请60多国代表到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将在中国成立,或许可以替代联合国部分职能,未来将改变全球治理格局。

最新消息显示,在5月底,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国际调解院就将在中国香港挂牌成立。


【一个国际争端调解机构即将在中国香港成立】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来自其他近60个国家和约20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别代表,将共同出席相关公约的签署仪式。

建立国际调解院一事始于2022年,中国在调解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三国围绕尼罗河水资源的争端期间,率先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后,中国、印尼、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共同发表声明,正式确定了要建立这样一个以调解各国间经济、地缘争端为主要责任的常设国际组织。


【在2023年时,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正式成立】


中国会牵头建立国际调解院,说明本就提倡“以和为贵”的中国,看到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联合国宪章》中,国际调解与谈判、调查、调停、仲裁等手段一道,被列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法。

然而,在过去数十年的国际纠纷应对实践之中,国际调解却很少得到有效应用,且国际调解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设是以西方为主导的,而在西方社会中,司法诉讼才是解决纠纷的主流手段。

可随着国际经济、安全形势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越来越多,国际法院等国际性司法机构早已不堪重负,解决国际争端的效率越来越低,实际的管辖能力也有所下降。


【国际法院等国际性司法机构早已不堪重负】


公开数据显示,在国际法院建立后的1946年到1965年,争议案件得到执行的比例高达83%,但在1966至198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0%。

由于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等重大利益关切,很多案件在国际性司法机构判决后,也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即便是已经执行的案件,相关方也很难真正根除矛盾。

在此情况下,增加国际调解手段的应用就成为强化国际争端解决体系的一个可选项。

美国调解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沙特与伊朗在中国调解之下恢复双边关系等实践成果,也说明通过合理的国际调解,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结束纷争。


【中国促成伊朗与沙特和解,体现了调解手段的有效性】


诸多国家会认同中国的提议,与中国一道积极设立国际调解院,也说明在西方主导的争端解决机制,经常受到西方霸权主义影响的情况下,更多国家倾向于让正在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来充当起争端调解人。

中国与诸多国家的广泛合作,使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为中国未来主导调解打下了基础。

可以预见到,随着国际调解院的建成,传统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将会被彻底打破,中国正带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全新平台,推动全球治理转向多元化。

这也将在无形之中,继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进而推动“一带一路”等长远战略的施行。


国际调解院可能会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举例来说,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因为领土、水资源问题矛盾重重,尽管双方已经完成了边境划分,但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双方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两国再次因为相关问题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在国际调解院建成后,中国就能够与多方配合,在需要的时候尝试调解两国矛盾,确保中亚长久稳定,并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而各方最后会选择中国香港作为国际调解院的所在地,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政策之下,香港的司法独立与法治建设水平、相对中立的国际大都市地位都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在香港进行调解对话,更容易被国际争端中的各类争议方所接受。

在国际调解院成立,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香港现有的仲裁、诉讼等机制形成互补后,香港有可能发展成中国有效参与国际争端解决的核心枢纽,同时取代并优化联合国的部分职能。


【国际调解院总部将设置在昔日的香港湾仔警署】


我们必须承认,国际调解院成立后,还要面临各国国家利益、文化等不同,带来的调解复杂性、调解协议执行等难题。但国际调解院的诞生,仍旧称得上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体系革新的一个里程碑。

它不仅是“以和为贵”东方智慧的现代化实践,更是发展中国家集体突破西方主导的治理模式、重塑国际规则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尽管前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已向世界清晰传递出了多边主义与和平共处的协调发展信号。

随着中国不断展现调解的智慧,一旦爆发争端,就先派人前往香港,请国际调解院居中协调,将会逐渐成为全球争端解决之中的一种新常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