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其中涉及多个卫生健康专业,包括健康与医疗保障、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药物经济与管理、舞蹈治疗等。这些新增专业的共同特征在于,学科交叉性强,都强调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这意味着即将参加2025年高考的毕业生们有了更多医学相关交叉专业可以选择,契合医学教育的前沿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的结合,到与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度交融,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与融合。比如,此次新增的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将医学知识与社会保障、经济等学科相融合,以更好地解决医疗资源分配、医保政策制定等问题,有助于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在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填补了相关领域交叉型专业人才供给的缺口。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公众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从常见疾病诊疗,到健康管理、心理健康干预等多元化服务,卫生健康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呈现复合化、专业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持续加强医学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紧贴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尚面临诸多堵点。部分高校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一些高校学科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导致学科发展缺乏动力等。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各地纷纷实践“健康入万策”。卫生健康专业扩容,需要教育体系在政策支持、办学思路、资源融合等方面作出调整,突破医疗、药物、健康管理、装备工程、舞蹈等传统专业融合的瓶颈,围绕人民健康,真正实现各专业的融合发展。若无良师,难觅真途。各方要加大对医学交叉学科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引进和教学改革。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打破学科壁垒,师资支持需从“单一领域专精”转向“跨领域协同”,应整合懂医疗、精预防、能应急、善管理的专业师资资源,构建跨学科协作机制,打造“金课”“金教材”,形成“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实践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强化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医学交叉学科的应用性强,除了医院等传统实践基地外,高校还应与医疗器械企业、健康管理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学生通过真实场景的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引入“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高校增列专业,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生力军”。今年的高考即将到来,高校、学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王尚(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