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23岁的意大利网球名将穆塞蒂在社交媒体宣布妻子怀上二胎,距离长子卢多维科的出生仅一年有余。这位红土新星不仅是赛场上备受瞩目的“单反艺术家”,更成为男子网坛早婚早育”的典型代表。事实上,近年来包括梅德韦杰夫、卡恰诺夫、弗里茨在内的多位顶尖球员均在25岁前步入婚姻或成为父亲。这一趋势打破了传统职业体育界“先立业后成家”的固有观念,折射出新一代运动员对家庭与职业生涯平衡的新探索。


穆塞蒂并非孤例。俄罗斯名将卡恰诺夫20岁便结婚成家,称妻子“在职业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梅德韦杰夫也早早结婚并育有一名女儿;美国选手弗里茨也育有一子。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趋势:男子网坛的婚育年龄正从30岁后显著前移至20-25岁区间。这一现象与传统形成鲜明对比。以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为代表的“三巨头”,均晚婚晚育。而新生代球员更倾向于在职业生涯上升期同步组建家庭,甚至如穆塞蒂般在23岁完成二胎计划。


早婚早育的兴起与职业网球的生态变迁密切相关,可从三个维度解读:首先,现代职业网球赛程密集、压力巨大。新生代球员从青少年时期便在全球参赛,长期漂泊的生活催生对稳定关系的渴望。穆塞蒂的教练西蒙纳·塔塔里尼曾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而家庭被视为缓解焦虑的“避风港”。卡恰诺夫直言妻子是其“职业生涯的支柱”,帮助他在低谷期保持专注;其次,社交媒体时代,运动员的个人生活成为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婚育儿的“好男人”形象有助于吸引家庭导向的品牌合作。例如,穆塞蒂登上意大利版《Esquire》封面时,其“父亲”身份与时尚气质共同构成话题;最后,随着运动医学进步,球员职业寿命显著延长。若按35岁退役计算,25岁成家可在职业生涯黄金期(25-30岁)实现子女幼年陪伴,避免“退役后补课”的遗憾。穆塞蒂的教练团队更将家庭稳定视为“长期主义”计划的一部分,认为其有助于减少场外干扰。


早婚早育对球员的影响犹如硬币两面,需辩证看待。积极的一面是可让心理韧性与责任意识提升,例如情绪稳定性可得到增强,家庭责任促使球员更成熟地应对胜负。梅德韦杰夫在2024年澳网因情绪失控遭重罚后,舆论普遍认为其需“向穆塞蒂学习家庭带来的情绪管理”。此外,早婚可促进职业动力升级,卡恰诺夫将奖金形容为“孩子的未来基金”,责任感转化为训练动力。穆塞蒂在2024年温网晋级八强后,更将胜利归功于“为家庭而战”的信念。


当然,早婚早育也有明显消极的一面。比如它让球员的精力分散,密集赛事与育儿需求的矛盾难以回避。穆塞蒂在2024年中网爆冷输给中国选手布云朝克特时,外媒猜测其因“二胎计划分心”。然后这类球员的婚姻生活也时常暴露在公众审视之中,婚姻状况易成为舆论焦点。弗里茨因女友在社交媒体晒奢侈生活遭网友质疑“炫富影响竞技状态”,被迫关闭评论区。


传统观念中,运动员需保持“单身禁欲”以专注训练。而如今,家庭被视为“隐形团队”的一部分。穆塞蒂的父亲弗朗西斯科与教练塔塔里尼共同构建支持体系,其妻维罗妮卡则承担后勤与情感支持角色,形成“家庭—教练—球员”三角协作模式。女性伴侣的角色从“陪衬者”转向“事业合伙人”。卡恰诺夫妻子参与其商业决策,穆塞蒂妻子则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其公众形象。这种平等协作关系削弱了“婚姻拖累事业”的刻板印象。ATP目前缺乏针对已婚球员的保障政策(如育儿假、家庭旅行津贴),迫使球员自行协调。意大利网协通过“师徒制”为穆塞蒂提供稳定外卡资源,间接缓解其家庭压力,这一模式或可成为改革范本。


穆塞蒂们的选择,本质上是新一代球员对“成功”定义的重新诠释——职业生涯的辉煌与家庭生活的圆满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尽管挑战犹存,这种“早婚早育”实验已为职业体育注入人性化色彩。正如穆塞蒂在温网晋级后所言:“网球是我的激情,但家庭让我成为完整的人。” 当更多球员在赛场内外寻找平衡点,男子网坛或将迎来一个更包容、更多元的黄金时代。(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小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