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欧洲很多国家,在国际上闹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就拿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来说,欧洲在乌克兰身上也是出了大力的。结果呢?乌克兰的资源被美国拿走,领土被俄罗斯所占据,而欧洲则是彻底没能上台桌。
这几天以色列对外宣布,说要全面接管加沙!这时候欧洲更是坐不住了,说要以色列停手,否则要制裁以色列。
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这几位还在联合国给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绿灯。这种戏剧性转变,就像鳄鱼吞掉猎物后流下几滴眼泪,既虚伪又荒诞。
斯塔默从"以色列有权自卫"到"苦难无法容忍"的转变,恰逢工党在穆斯林聚居区丢失5个议席;马克龙对定居点的突然关切,与法国市镇选举中极左翼联盟斩获23%选票同步;加拿大特鲁多的"人道觉醒",更是踩着安大略省阿拉伯裔选民激增40%的节拍。由此可见,西方所谓的民主与自由,本就是一个笑话,本质都是为了利益。
对比西方对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态度,堪称大型双标现场教学。俄罗斯坦克刚跨过边境,欧美立即冻结俄央行3000亿美元资产,连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都被封杀。
更讽刺的是所谓的"制裁措施":英国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贸易谈判,可去年双边贸易额才38亿英镑,还不及伦敦金融城一周的外汇交易量;法国象征性扣押两艘货船,结果发现船上装的是法国军工复合体自己订购的导弹零件。这种制裁力度,相当于用滋水枪对付喷火巨龙。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抗议人群举着血红色油漆刷出的"5.3万",这个数字成了插在西方道德牌坊上的耻辱柱。斯塔默内阁的立场转变轨迹,活脱脱是部政治求生指南:当工党在伯明翰、曼彻斯特等穆斯林聚居区接连失守5个议席后,首相办公室连夜把"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官网标语换成了"深切关注人道危机"。法国教育部的监控数据显示,马克龙的推特账号在48小时内密集点赞了27条反战推文,精准卡在巴黎高师学生冲击教育部大楼的直播时段。
数字不会说谎:七国集团的经济霸权从世纪初的65%坍缩至45%,联合国大会上的西方提案沦为少数派报告。当沙特石油贸易贴上人民币标签,当土耳其港口对以色列军舰亮起红灯,当胡塞武装的廉价无人机改写红海航运规则,旧秩序的裂痕正在蔓延。这种权力转移不是会议室里的绅士辩论,而是厨房里的瓷器坠落。每一块碎片都折射出霸权的脆弱本质。
英法加联合声明的核心措施包括暂停自贸谈判、冻结部分官员资产等,但实际杀伤力有限:被列入黑名单的以色列官员多为定居点相关人物(如丹尼尔·魏斯),与军事决策层无关。
而以色列国防军仍在接收法国"阵风"战机的制导组件、德国潜艇动力系统。对比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能源禁运、SWIFT封杀,此次制裁更像是政治表演。以色列防长加兰特甚至在社交媒体嘲讽:"欧洲文件最适合擦导弹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