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仲裁委受理的涉外案件不断攀升,当事人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5月20日,成都国际仲裁院在天府中央法务区揭牌。当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仲裁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主题活动。
成都国际仲裁院的成立进一步提升天府中央法务区服务能级。近年来,天府中央法务区持续完善法治资源,以法治创新高地之势积极赋能四川高质量发展。
对标国际一流仲裁机构
为中外企业提供纠纷解决选择
为何成立国际仲裁院?据成都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起,成都仲裁委开始涉外仲裁实践。近年来,成都仲裁委受理的涉外案件不断攀升,当事人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将建设国际仲裁机构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3月,经四川省司法厅批准,成都仲裁委员会增加“成都国际仲裁院”名称。仲裁院将对标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为中外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纠纷解决选择。
活动现场,成都国际仲裁院正式揭牌。杨燕礼摄
现场,成都中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仲裁委共同签署了《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明确三方将共建线上“一网通办”多元解纷平台,探索在“蓉易诉”平台增设调解、仲裁互动端口,三方官方网站均设置“诉讼服务”“调解服务”“仲裁服务”等功能;在有条件的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仲裁立案窗口设立统一“多元解纷服务窗口”,整合诉讼、调解、仲裁的现场立案、材料收转功能等。
此外,成都中院还发布了《成都法院涉外涉港澳台诉讼服务手册》和《成都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典型案例》,让规则更透明。
基建提速、生态集聚
天府中央法务区服务能级持续跃升
天府中央法务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正积极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智慧法务、涉外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法律服务高地。
今年来,随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天府中央法务区审判法庭项目竣工、青岛路站TOD综合开发建设项目13号地块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同时,泰和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北京盈科(天府)律师事务所陆续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等,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律服务资源强力注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天府中央法务区审判法庭项目。
据统计,2024年,天府中央法务区深化法商融合、双向赋能,策划推动法律服务类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557亿元,完成投资51.5亿元,展现出法律服务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中西部地区审判资源最齐全、最集中的“一点、六院、八庭”司法审判体系已初步成型,各专业法庭累计审结各类案件超10万件。值得一提的是,法务区创新打造的"法律+科技"融合模式成效显著:司法鉴定中心西部基地挂牌运营、“法律云市“数字化平台升级迭代,京东拍卖等科技企业入驻,为传统法律服务注入智慧基因。
与此同时,2024年新签约高端法律服务机构3家,集聚律所7家,知识产权、税务等泛法务机构15家,吸引了近400家涉法服务机构入驻,“全链条”法律服务产业生态更加丰富。
法治创新高地如何赋能四川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主导建设的法务集聚区,天府中央法务区正以破局之势重塑法治服务新格局。自启动建设以来,这里不仅承载着法治四川建设的战略使命,更以创新实践回应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天府中央法务区。
据了解,天府中央法务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于2021年2月5日正式启动运行,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四川的率先举旗引发了创新示范效应。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福建、上海、吉林等地都分别启动了中央法务区的建设。
天府中央法务区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法务集聚区,已成为法治四川建设的重要名片,优质司法资源高度集聚、法律服务生态成型、创新服务持续升级,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建设已超越单纯的法务机构聚集,而是向着法治、商业、科技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演进。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快车道,这个西部法治高地的战略价值将持续释放,其创新经验或将为全国法治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记者:杨燕礼
编辑: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