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1日讯(记者 刘梦然)“当时投资买入的时候,以为光伏是科技成长股,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周期股。”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弘元绿能(603185.SH)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交流时如此自嘲。

经历了2020年到2022年的业绩爆发期后,随着光伏市场行情变化,弘元绿能2024年亏损26.97亿元,创上市以来最高亏损纪录。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近千亿元,跌到如今百亿元附近。


(弘元绿能 财联社记者 摄)

对于如何应对周期风险冲击,公司管理层表示,将配合行业协会自律减产要求,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继续保持公司一体化的核心优势,公司自有硅料产能全部自用,不考虑对外出售。

“公司有信心先于行业回暖,如今只需要等待市场重新爆发的机会。”公司管理层如此表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弘元绿能资产负债率为58.15%,在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

一体化仍是有效的抗风险方案

从硅片业务起步,产业链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弘元绿能发展路径与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因此有投资者将其称为“小隆基”。

复盘其近几年进入光伏行业制造端的经营业绩,更能直观体现出此轮周期的冷暖兴衰:2019年,公司开始由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跨界进入光伏单晶硅领域。受益于终端装机需求大增,晶硅产业链各环节,尤其上游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到2021年,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达98%以上。

2020年到2022年,也是弘元绿能业绩“爆发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6.72%、222.10%和77.22%。

公司管理层在股东会上介绍,早在2021年光伏行业高歌猛进时期,公司就察觉到硅片环节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当同行仍在激进扩张单晶硅片产能时,公司已着手构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垂直一体化布局。

管理层进一步表示,如果当年押注单一硅片环节,虽能获取短期高利润,但难以抵御长周期波动,一体化布局可以有效规避单一环节价格暴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布局模式也常伴随争议,尤其当全产业链面对阶段性供需失衡挑战时,一体化也面临“船大掉头难”的境况。到了2023年四季度,随着此轮行情接近尾声,弘元绿能营收和净利润开始转头向下,2024年创下公司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


(公司展示硅片产品 财联社记者 摄)

在会后交流中,有投资者提问,公司的核心“护城河”是什么?公司管理层回应称,在细分设备制造业务上,公司龙头地位稳定;在光伏材料方面,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降本方面。从硅料生产到电池组件,各段成本竞争力均处行业领先水平。

对于目前各环节的开工情况,管理层并没有明确说明,但表示公司是目前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四个主材环节均有布局和开工的企业,且开工率高于平均水平。

弘元绿能已形成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格局。在硅料方面,公司现有位于包头的自有6万吨产能,且通过生产效率提高,可提升到7.5万吨的水平。

公司管理层表示,内蒙古包头是目前国内电价优势最大的地区之一,成本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该部分硅料产能是近年新投产的先进产能,各项参数都处于比较好的水平,且产出全部自用,没有出售或者参与并购重组的计划。

自律减产有利于产业链价格回暖

2024年,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公司各项产品毛利率承压。其中,硅片毛利率为-4.14%,同比减少21.99个百分点,太阳能组件及电池毛利率为-12.42%,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

公司管理层在交流中坦言,组件的毛利率最低,但销售在公司总体业务中占比不大,造成亏损的核心原因集中在硅片上。若按当期市场价格结算口径,则实际硅片业务毛利率为-6.06%,组件业务毛利率为3.18%。

对于硅片业务毛利率何时能够转正,公司表示,这取决于市场行情。今年一季度,受政策催动分布式抢装潮,光伏产业链出现一波明显的涨价行情,带动企业经营好转。财报显示,弘元绿能今年Q1实现营收16.57亿元,同比减少24.37%,归母净利润虽然亏损6188万元,但同比增长56.23%。

公司管理层表示,今年一季度,产业链价格上涨推动公司毛利水平转正,成为光伏行业亏损最少的企业之一。“只要行业稍有回暖,公司的运营状况就会迅速好转,目前在等待爆发的机会。”

在交流中,有投资者多次提问光伏产业链何时能见拐点,但并没有得到确切回复。管理层坦言,行业目前的状况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去改变的,公司只能在大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优势。

公司管理层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光伏行业的自律减产对产业链价格改善是有效的,公司会配合行业协会提出的要求,让行业尽快回归合理。

组件是晶硅产业链中最下游环节,也是一体化厂商最核心的销售来源之一。2024年,弘元绿能组件销售超过4GW。对于今年的组件出货目标,管理层表示未有明确的计划,将主要依据市场行情变化。

在接单方面,公司采取审慎策略,重点考虑客户的回款能力,不会接高风险订单,但可以接受盈亏平衡或者略微亏损的订单,因为要维持产线运营开工,为员工提供工作条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