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武夷山,云雾缭绕,溪水潺潺。丹霞碧水间一块块葱郁的茶园内,茶农们背着竹篓,指尖轻轻掐下鲜嫩的叶芽。山道上,挑茶的工人穿梭往来,将新鲜茶叶及时送往加工坊。
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实践地,也是世界红茶与乌龙茶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一片叶子在这里历经“岩骨花香”自然的淬炼,经过制茶技师传统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化作杯中琥珀色的清香,成为香飘万里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武夷山茶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尽管现代机械逐步替代手工制作的部分工序,但武夷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仍在当地延续传承。从萎凋时对阳光与时间的精准把握,到摇青时茶叶与茶筛间的跳跃接触,再经过杀青时火焰与茶叶的热烈碰撞,翻动揉捻间处处蕴藏着武夷山人对茶的深刻理解和无尽智慧,让武夷山的茶在时间和技艺的雕琢下,散发出日久弥新的醇厚与悠香。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更是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武夷山依托国家公园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加大生态茶园改造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协同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让这一传统产业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武夷山水一壶茶是自然与人的交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智慧,更是武夷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承。(新华社福州5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