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王兵)送餐员老周扫描鲜肉包装上的溯源码,AI系统即刻将检测报告同步至家长手机端;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家长李女士指尖轻滑便调出学校食堂后厨实时监控;校园开放日,刘奶奶看到孙子自主搭配的莴笋炒肉十分欣慰:“在家追着喂都不吃,现在倒成了‘营养小专家’。”……这一幕幕场景,是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推行校园餐“三同三公开”改革的生动注脚。

  “三同”即师生同餐、菜品同价、食材同质,“三公开”即公开采购、公开带量食谱、公开加工过程。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协同治理体系,由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组建食安专班,依托国企智慧采购平台,实现全区33所学校米面粮油等12类食材100%源头追溯,促使供应商主动提升鲜度标准。

  在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办公楼的电子大屏上,237次智能预警形成了闭环处置的蓝色光带,映衬着8.3%的采购成本下降曲线。“现在不是我们在催供应商,而是他们在比拼食材品质。”万盛经开区教育局食安专班负责人石发均指着实时刷新的配送地图感慨道。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的电子屏滚动着最新数据:家长满意度98.6%、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5.2%、“透明厨房”覆盖率100%……更令人欣喜的是,每月食堂开放日催生的137项改进建议中,既有“增加粗粮比例”的科学配餐方案,也有“设计防烫取餐口”的人性化细节。

  “从冷链物流的智能温控到AI巡检的毫米级精度,从带量食谱的克重计算到家长指尖的云端监督,我们努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局长陈永禄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1日 第03版

作者: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王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