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孕妇弗兰基·巴托莉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引发广泛争议。这位拥有3.5万粉丝的创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拥挤地铁中的经历——32周孕肚明显的她全程站立,周围无人主动让座。视频配文“面对孕妇的绅士风度已不复存在”迅速点燃网络,单条视频收获近万条评论,折射出当代社会对公共礼仪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分歧。
事件发生于悉尼早高峰时段,弗兰基在视频中拍摄了挤满乘客的车厢。画面扫过众多低头玩手机的坐姿乘客,配合文字强调“居然没有一人主动让座”。她在评论区补充道,即使自己挺着明显孕肚站立多时,周围乘客依然无动于衷。这条时长53秒的视频随即引发两极反应。
部分网友对孕妇的遭遇表示理解与支持。有评论指出:“如果丈夫不给孕妇让座,我会感到羞耻”,“那些冷漠的留言令人震惊,我们的同理心去哪了?”部分用户强调社会互助的重要性,认为“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必须让座,但善意不应成为交易”。更有激烈观点直指:“自私的个人主义正在摧毁基本礼仪”。
然而反对声浪同样强烈。质疑者认为孕妇存在道德绑架倾向:“你的怀孕为何要他人负责?”“我可能在忍受背痛或残疾困扰”。有高赞评论写道:“选择生育是你的事,不等于获得特权”。部分用户嘲讽道“要平等就得接受平等”,暗指女性不应在需要时强调特殊待遇。还有人质疑视频真实性,推测可能存在剪辑或未展现后续让座场景。
这场争论折射出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心态变迁。支持方强调传统礼仪的延续价值,认为主动关怀弱势群体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反对方则主张个体权益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道德胁迫。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频繁使用“权利”“义务”等法律术语,显示出当代人更倾向于用契约思维而非情感共鸣处理公共事务。
事件持续发酵之际,有社会学者指出,智能手机普及客观上削弱了乘客间的即时互动——专注屏幕可能使人忽视周围需要帮助的对象。但核心争议仍聚焦于:在强调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主动关怀是否应被视为基本素养?这场由孕妇让座引发的讨论,最终演变为对公共空间行为准则的深层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