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作为一种媒介,不仅记录现实,更传递情感、引发思考、带来变化。让远方的家园、默默无闻的人物被看见、被听到。影像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连接社会问题与公共目光的桥梁。记录着艺术创作、也记录着社会进步。
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中国·深圳)公益影像创投会共收集到124份有效提案,包含系列片18部,短片53部,长片53部,汇聚了包括中国、美国、比利时、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塞拜疆等国家的创作者进行投递,他们的作品涵盖了纪录、动画、实验影像等多种形式。在主题上,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弱势群体等多种议题。除了一部分成熟创作者的提案投递之外,很多创作者都将公益影像创投会作为首次投递的提案活动,虽不尽完美,但我们仍然感谢他们对公益影像的关注和对公益影像创投会的支持。
通过本次公益影像创投会的征集,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下创作者不仅从公益影像的视角观看社会议题,还看到了创作者在影像之外的向善行动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些作品不仅是创作,让世界更美好的推动力。
本次评审团队荣幸邀请到了三位经验丰富的评审老师,张鹂、Ladin Farré(阿拉丁·铁匠)、关文轩。评审过程中,三位评审从影像的艺术表达、选题的社会意义、创作团队的经验实力、项目的市场潜力等多个方面,对投递的提案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创投会评审:阿拉丁·铁匠
评委Ladin Farré(阿拉丁·铁匠)认为,创作者需要在项目呈现上更加用心。即使没有高端的设备,清晰地表达和生动的故事也能吸引观众。
创投会评审:张鹂
评委张鹂被一个跟拍十多年的自闭症主题纪录片打动,她认为制作团队不仅仅是在记录,重要的是在陪伴,镜头下的家庭并没有放弃,面对不公的命运,爱依然能照亮前方。
创投会评审:关文轩
除了主题和故事以外,评委关文轩也强调了片花、PPT表述的准确和完整会对评委的打分有所影响。不要来虚的,清晰表达自己的“想干什么”“如何完成”,十分重要。
在124份有效报名的提案中,评委们对其中的边缘群体和女性表达印象深刻,很多提案展现出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印象深刻。在本次评审中,我们也看到大量女性创作者的作品。以敏锐且细腻的视角直面多种议题。
经过多轮评选,最终有17部提案作品突出重围,入围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中国·深圳)公益影像创投会。
入围提案名单
公益影像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影像本身。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被低估的生命力,以及被遗忘的社会议题。在本次创投会的评审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影像的力量——那些跨越时间、地域、身份的故事,如何通过创作者的镜头被重新赋予意义;也看到了行业的挑战——从提案的专业性到资源的分配,从伦理的边界到市场的接受度,公益影像的每一步前行,都需要创作者、评审与观众的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作者加入这一行列,用影像搭建理解与对话的桥梁。正如一位评审所说:“当一部作品能让观众追问‘我能做什么’,它的使命才算真正完成。”公益影像的终极目标,或许正是如此——不仅改变镜头里的世界,也改变镜头外的我们。
提案征集数据报告
编辑:止语
协办机构:凹凸镜DOC
公益影像创投会议程
即可预约大咖分享课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